笔下文学 > 情定紫禁城之拾忆 > 第三十六章 魁星楼斗诗

第三十六章 魁星楼斗诗


  与她们相比,乌云珠倒是安静了许多。乌云珠是在江南长大的,江南人过七夕,是有甚之而无不及,这种场景倒也不足为奇。再者,乌云珠也始终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博果尔跟在乌云珠身边,与她一同在他们身后跟着,不紧不慢,像是在集市中散步,倒也悠闲。

  “九嫂,快来看啊。”建宁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驻足,拿起一个蝴蝶形状的发钗,举到荣惠面前,“看,好不好看?”

  发钗整体是金色的,上头的蝴蝶栩栩如生,蝴蝶身上是一颗红色的琥珀做成的珠子,蝴蝶的翅膀尾部的流苏上也有两颗红色珠子,却比蝴蝶身上的那颗小了很多。发钗看上去活泼好看,确实不俗。

  “很漂亮,也很配你。”荣惠笑着点头赞道,“你带上一定很好看。”

  建宁喜滋滋的高兴。女人买东西往往有一个毛病,自己看上的东西,要问遍所有和自己一起出来的人的意见。所以建宁又拿着发钗挨个去问剩下几个人了。

  荣惠无奈淡笑,又把目光看向首饰摊,瞬间被角落里一个玉镯所吸引。伸手拿起,一丝冰冰凉凉的感觉袭来,玉镯通体脂白色,仔细看去,隐隐还有些泛青色。拿在手中,手感也是极好。

  “夫人眼光真好,”一旁的小贩说,“这羊脂玉镯是今日小的偶然所得,实乃上品,百年不遇啊!”

  “确实不错,”福临的声音传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站到荣惠身旁了,“若是喜欢,就买下来。”

  “不必了,”荣惠努努嘴,把东西放回原处。她看着这镯子,竟是有些寻常的感觉,真是奇怪。“我只是看看。”

  福临眉头微蹙,一伸手将欲离开的她拦下,“既然喜欢,为什么不要?”

  荣惠奇怪看他,“喜欢就一定要买下吗?我又不爱带这些首饰,买了岂不是浪费了它的价值?”

  福临微愣,有些不理解,“怎么会是浪费?”

  “手镯是给人戴在手上的对不对?我买了又不带,不就是没有让它发挥它的价值吗?这还不算是浪费?”荣惠解释。

  这是什么道理?福临眯眼看她,似乎很难理解她的话。

  荣惠微叹口气,凑近他,“我每个月的月例银子就那么点,这镯子一看就价值不菲,我可没有那闲钱。”

  福临失笑,原来是这样!堂堂皇后,竟然还缺钱?说出去岂不笑话?

  “那还是买下吧!”

  福临张手,后面的侍从眼看就递上银票来,荣惠一把抓住他的手,放下。

  “千万别,”荣惠问,“你知不知道送镯子是什么含义?”

  福临不解,这还有什么含义?

  荣惠说,“这手镯,若是长辈送晚辈,则是对晚辈的喜爱之情。若是晚辈送长辈,那是对长辈的敬爱之意。可若是男人送女人,那就不简单了。那是想要圈住她一辈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懂不懂?”

  荣惠说着,上上下下打量着福临,坏笑道,“那敢问阁下,你,是打算以何种身份送?”

  福临长手一伸,已圈住荣惠的细腰,荣惠吓了一跳。

  福临嘴角上扬,靠近她的耳旁,吐气如兰,“自然是以夫君的身份送了。”

  荣惠脸一红,一把推开他。她可受不了与他这般调情,何况还是在大街上,奇怪,不是都说古人是很保守的么?“还是不要了。否则您就不是买一个镯子的事儿了,该去批发。”

  福临愣了愣,批发,是什么意思?是说需要买很多吗?

  福临愣神之际,荣惠已经跑走。福临回过神摇头一笑,这丫头,又在调侃自己的后宫了?

  目光再次回到镯子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这个含义他喜欢。

  那边,建宁已经把发钗戴在了头上。吴应熊付的钱,也算是送她的一件礼物。建宁欢喜不已,荣惠看了也替她高兴。

  再往前走,赫然是织女庙了。今天的织女庙更是人声鼎沸,且以少女少妇居多。

  院子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有鲜花,茶,酒,各种瓜果,以及香炉。正对月亮,桌前还有一个大蒲团。

  “今天的拜织女是在室外举行的,是取花前月下之意。”一旁的乌云珠解释着,又指着前面的蒲团说,“那儿是进行参拜的,拜完之后,再面朝织女星许下自己的愿望,愿望方可实现。”

  乌云珠看向荣惠,建宁,“夫人,小姐,若是喜欢,大可以上前参拜。”

  建宁首先兴奋的嚷着,“好啊好啊,我先去,我先去。”

  建宁跪在蒲团上,眼角余光撇过吴应熊,吴应熊装作不知的将目光看向另一边。建宁悄悄许完愿回来,脸上红扑扑的,煞是好看。荣惠在一旁偷偷笑她,她的脸就更红了。

  再来,就是乌云珠了。乌云珠在经过福临时,似是无意中看了福临一眼。只是旁边几人只顾着说话,谁都没有注意到。

  乌云珠拜完回来,看向荣惠,“夫人不去参拜吗?”

  真准吗?荣惠心里失笑,自己倒是想许愿回去呢,能实现才怪。面上却只是淡淡一笑,“我没什么愿望可许的,还是算了。”

  乌云珠奇怪的看她,天下成婚女子谁不想求自己与夫君恩爱有加,她竟说她没有愿望可许?

  福临看了荣惠一眼,心中猛地一抽,很不舒服。

  过了织女庙,再往前走就是“魁星楼”了。

  与刚才的织女庙不同,这里是专属男人的天地。

  “民间称七月七为‘魁星生日’,汉人一向称‘魁星主文事’,所以每年七夕这一天,想要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会到这儿来。拜魁星,以祈求自己考运亨通,一举夺魁。”吴应熊说。

  今天的魁星楼格外热闹,人群中不时传来喝彩声。

  “听说,今日有文人雅士在这儿举行斗诗会,九哥要不要过去瞧瞧?”博果尔说。

  “斗诗会?”福临微微一笑,“倒是新鲜。走,看看去。”

  所谓斗诗会,不是作诗,而是引用古诗,且要言明出处朝代。目的就是要赛出谁读书多,学识广。这样一来,参加的人数不胜数,有一个人的,也有一队人的,规定则是不得超过三个人。所以三人小队比比皆是。

  “这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倒也难啊。”福临握着扇子说。

  “九爷所言极是,”吴应熊笑了笑,“这参与的人数众多,一人一首,此时也有一二百首了。今日规定是以‘七夕’为题,从古至今的名人所作的都是有数的。所以现在,也算是到了众人苦思冥想的地步了。”

  几人向场中看去,只见场中央是一个中年男子模样的人在主持,四周围着一圈椅子,坐满了人,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小书童在记录。

  此时看去,有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有李商隐的“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还有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诗词虽多,但多以唐宋时期为主。也是,论起诗词,唐宋时期算是鼎盛了。

  场中人有来的,有走的,好不热闹。

  “爷,要入座吗?”有小厮走上前来询问。

  入座,自然就是参加的意思。

  福临哈哈一笑,“好,那咱们也凑凑热闹。”福临一向推崇汉文化,这种场合自然不愿错过。

  小厮将一行人引到一个刚有人离开的座位前,倒上茶,摆上瓜果小食,又拿来一个小钟放在面前,唤来一个小书童侍奉在左右,方才退了下去。

  “哦?又来了一位公子,敢问这位公子贵姓?”中央主持的中年男子拱手道。

  福临瞥了一眼身后的吴应熊,“在下姓吴。”

  “好。请问吴公子的诗是?”

  福临手中折扇轻摆,缓缓开口,“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出自宋朝晏几道的《鹧鸪天·七夕》。”

  “好,”中年人还没来得及说话,福临又开口道,

  “第二首,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出自宋朝陈师道的《菩萨蛮·七夕》。”

  中年人一顿。

  “第三首,”福临又接着开口。

  此时场中人都有些愣,到这种程度,还能一口气连说三首,的确不简单。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常独宿,广寒宫阙。出自卢炳的《鹊桥仙·七夕》。”

  福临扇子一收,噤了声。

  中年人半晌才反应过来,赞道,“好学识,好学识啊,吴公子。世人大多记得秦观的《鹊桥仙》,却忘了卢炳的《鹊桥仙》。吴公子果然博学。”

  “叮!”这时,对面的钟声响了起开。

  “张公子,请。”中年人伸手道。

  对面的一行人,算是这里的人中,说的最多的了。面前已有五六首。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离别情。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出自仇远的《七夕》。”

  这边,乌云珠走上前来,对着福临福了福身子。福临点点头。一旁小厮敲了钟,

  “这位姑娘,请。”


  (https://www.bxwxbar.com/book/112582/10345428.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