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十二章 和亲秦国

第十二章 和亲秦国


平定张瓘叛乱,凉王张玄靓奉太王太后旨令,任命宋混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封骠骑大将军,封酒泉郡侯,代替张瓘辅理朝政。

宋混认为凉州地处西北边陲之地,在当时晋、秦、燕、凉四国中,凉国国力最弱。晋朝退缩江南后,燕(鲜卑族)中原称雄,秦(氐族)雄霸关中。凉国又与强秦国土接壤,秦对凉一直有吞并之心。晋国退守江南之后,殷浩与桓温先后三次北伐,均被秦国所败。现秦国强盛,晋朝与凉州被秦、燕隔绝,归附无路,悬于域外,为能自保,这时候必须放低姿态,和结强邻。所以宋混请示张玄靓撤销凉王的称号,复称凉州牧,但政权独立仍旧,通过韬光养晦的政治手段,使凉州在强邻环饲下,争取更大的斡旋空间,暂免连年战火,与养民生息,以待天时变化。太王太后全依宋混建议,凉国一切政令由宋混掌握。

凉州在宋混的治理下,国家安定,百姓乐业,大量的中原士子纷纷来附。张邕与易揣暂时收敛行迹,加上有太王太后的庇护,宋修也劝李靖暂时忍耐。宋混多次推举李靖入朝理政,但李靖无意于此,特别对张邕、易揣、太王太后等一伙朝中权贵,更是反感极至,只是为了大局稳定,不让宋混治理国家增添麻烦,为凉州百姓争取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只能忍而不发,自与蒙力、韩飞效外练兵。

自晋室东渡江南,司马睿建康称帝,至今已四十多年,其间三次举兵北伐中原,均无功而返,仅征西大将军桓温短暂收复过旧都洛阳。中原地区匈奴、鲜卑、羯、羌、氐为首的五个胡人部落相互厮杀,经过反复争夺,辽东鲜卑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击败冉魏政权,挺进中原,定都邺城。燕国疆域广阔,国力强大,西接苻秦,东与晋国以淮水为界,拥军百万,有一统天下之志。秦国雄居关中,建都长安,秦主苻建横扫羯族后赵政权残余,消灭羌族势力后,国盛兵强。苻生继位后,骄横跋扈,时有兼并凉州的野心。晋、燕、秦三国为当今天下最强的国家,凉国地处西北,经过张祚、张瓘的内江叛乱,国力衰退,凉王张玄靓在尚书宋混的建议下,取消王号,附秦自保。                                                                        

此时天下形势,晋据江东,凭长江天险,保江南一隅;燕霸七州(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国力最盛;秦雄关中,占有三辅;凉处西北,势力最弱,为求自保,尊晋附秦。天下成三强鼎立之势,进入五胡十六国大分裂时期的“三国争霸”时代。

李靖不愿入朝理政,每天与蒙力、韩飞和手下武士在郊外练兵。

放马西北大草原,天是湛明的蓝,云是纯洁的白,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丝杂质,广阔的草原一直延伸到与天际的蓝相接。天穹无边,人融于天蓝与地绿之中,是如此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天地的广博与大自然融合,使李靖暂时忘掉了伤痛,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中。他策马于阴山川下,去聆听大草原的回声;他搏击雪域雄鹰,去洗涤心灵的创伤。前面有更广阔的历史舞台,需要他更勇敢地走下去。

秦国知道张瓘已经伏诛,宋混执掌国政,军民拥护,凉国边境增强了防御,而且东面受到燕国的强大压力,桓温的军队在洛阳虎视眈眈,随时有北上的可能,为应付两大强敌,只能暂时放弃吞并凉州的企图。于是,秦廷派来使节,提出要与凉国联姻,永结友好邻邦。宋混希望凉国能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以养民生,恢复生产。为进一步加强与秦国的关系,达到保境安民,息兵止戈的理想局面,只得同意秦国的请求。

宋混当日在府中设了家宴,邀李靖、蒙力、韩飞同来赴宴。

宋修已升至左长史,他向众人道:“自张祚篡位谋国,逼杀宗室,流放大臣;至张瓘掌权,残暴苛刻,全看自己的喜欢与否去施行赏罚,欺主罔上,逼压朝臣,随意妄为,后竟谋逆反叛。对被他们残杀或逼害的臣民,我奉王令逐一核对清查,现已编册上表,奏请朝廷平冤。”      他看了一眼李靖继续道:“特别是对先王后裴氏逆从张祚一案,核经查正,张祚淫  虐后宫,裴王后坚贞不从,自缢殉节,为宣其贞忠,拟上表荣其三族,以慰忠烈。”

“嗯,平冤抚恤,嘉赏忠烈是国之大事,务必查察明白,不可遗漏。”宋混点头肯定。

李靖向宋修微笑致谢,这多少也算是给裴柔最后的慰藉。

宋澄现为领军将军,统领京城禁兵,他向宋混道:“据各国探子回报,晋国征西大将军桓温击败盘踞在许昌、洛阳的羌族首领姚襄,收复晋国故都洛阳,权威日盛。姚襄向西退走,沿途收集羌胡残部,裹逼关中五万余户百姓,进逼秦国都城长安。秦主苻生派遣广平生苻黄眉,东海王苻坚,大将邓羌率步骑一万五千人击败羌族的部队,生擒姚襄。苻坚杀姚襄,招降其弟姚苌,秦国军威大盛,秦主对凉州又生窥窬之心  。燕国国主慕容俊,于邺城登基称帝,在慕容恪、慕容垂的辅助下,开疆拓土,军力强盛。燕帝慕容俊有统御寰宇之志,下令各州郡政府调查辖内所有役男,每户只准留下一个青年,其余的全体征入伍,实行‘留一发兵’的征兵法,打算征集军队一百五十万,明年春季在洛阳集合,伐秦讨晋,一统天下。”

宋混听了宋澄的汇报后道:“鲜卑慕容氏起自辽东,燕王慕容皝率军入关,击败石赵二十万大军,慕容皝去世后,其子慕容俊承接父业,挺进中原,消灭了强悍的冉魏政权,僭号称帝,建都邺城。鲜卑慕容王族中人才辈出,其中太原王慕容恪,吴王慕容垂更是战无不胜,为当今天下不出世之名将。燕国现在国力强盛,幅员辽阔,兵强将勇,燕主慕容俊文才武略,难道天下真的要归燕所有?”

李靖摇头道:“燕国不可能统一天下的,因为秦国将会击败燕国统一北方,与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李靖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莫不张口结舌,连李靖的铁粉蒙力、韩飞也是惊愕万分。

宋修一直都十分信服李靖的分析能力的,特别经过这次平乱张瓘之后,更加坚信这位年龄不到二十三岁的青年人,拥有超人的能力,但对他刚才的说话仍感到不可思议。

他十分疑惑地向李靖道:“秦国虽强,但秦主苻生骄横无道,凶残暴虐,绝非英明之主,目前的强大只是恃强凌弱,其势未必能久,而燕国其势正盛,就算不能统一天下也不致于被秦国消灭吧?贤弟是如何一再肯定秦国会统一中原?”

李靖心中暗暗好笑,他穿越至今已有两年,但基本都限于西北这个边陲凉国,虽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对这个时代已有一些认知,但这个史上最混乱的大分裂时期,各种大小政权此起彼落,城头不断变幻大王旗,就连后世的史学家,都没几个能把这个时代弄得清楚,他李靖又如何弄得明白,只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啊!

上次行辕会议,李靖说秦国会统一北方,当时所有人虽然感到惊愕,但都认为他是为了压制张瓘,戏耍张邕而故意为之,现在听他如此肯定,就不得不信了。

现在所有人都看着他,就连宋混也十分渴望地等待着他的回答,这种情景也真的有几分尴尬,既进退两难,干脆就再抛一次书包。

李靖侃侃而言道:“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民贫穷悲苦已到极点,燕国这种‘留一发兵’的征兵办法,千古未有。强行征调一定会引起已民怨沸腾,带来土崩瓦解的巨变,所以燕国若不先修内政,而是穷兵黩武,别说统一天下,恐怕内乱即至,亡国在即。”

宋混心中一震,道:“太傅句句警世之言,令混茅塞顿开。燕主慕容俊雄才大略,尚不足以称霸天下,秦国虽带甲百万,名将众多,但秦主苻生残虐荒淫,朝中氐氏贵族贪婪好斗,三辅地区虽有沃土千里,关中仍然饿殍遍野,太傅如何就肯定秦国可以灭燕而一统中原呢?”

李靖不禁暗暗叫苦,因刚才宋澄在汇报时提及秦国苻坚,这是后世人尽皆知的著名人物,后来统一北方,推行汉化,实行民族融合,开创强秦盛世的伟大君主,所以才讲出秦国将会一统中原的论断,因为这都是历史课本上的教材,可现在如何收场呢?

李靖咬一咬牙,干脆直接抄作业道:“秦国雄据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关内沃野千里,天下之雄国。自商周、秦汉,华夏最强盛的朝代都出自关中,这里是汉文化的正源出处,朝代兴衰的的历史见证,如果他们能出一个英明的君主,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胡汉之间的对立矛盾,让百姓深耕农田,开垦荒田,使国家仓库粮食积蓄充实,然后待天下有变,到时只要派一员大将,率一军劲旅,敌人就如秋风落叶,天下有如风卷残云。”

此刻,众人屏住呼吸,厅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李靖这一番强国理论强烈震撼。宋混肃然而起,向李靖深深一揖道:“太傅此论不逊诸葛武侯当年隆中之对,混受教!惜我凉州地处边陲,先主张重华之后,张祚荒淫残暴,张瓘谋逆,内乱不止,虽经平定,然国力已衰,现国主年幼,权力难以集中,混虽有心而无奈,惟有鞠躬尽瘁以报先主的厚恩。”

李靖见宋混如何感慨,不觉一震,忙拱手还礼道:“此乃老生常谈之道,不值宋尚书嘉誉,李靖学识浅薄,实在惭愧万分。”

“李太傅年纪轻轻,却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古自英雄出少年,混实在叹服。中原是华夏文明发源之地,五胡侵华已五十多年,晋朝退居江南,数次北伐,均半途而废,中原大地在胡人的铁蹄下礼崩乐坏,中华数千年文明危如累卵。凉处西北荒漠,晋退南蛮之地,凡有志之士,应以天下为己任。”宋混举起酒杯向众人道:“王上年幼,国事艰难,全凭各位戮力同心,为凉州百姓保一方平安,为华夏千年文明留住一点星火。”

从宋混眼内的泛光,李靖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都希望追求一个太平盛世去实现心中的抱负,他铲除了暴君张祚,平定了张瓘之乱,但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羸弱的幼主,一个毫无伦理纲常的太王太后,和一伙权臣巨奸的处处阻挠,国家权力无法集中,要整顿吏治,推行改革又谈何容易。李靖的治国理论虽触动了他的内心深处,但现实的无力感又使他无可奈何,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奋慨叹。

宋混平静了一下道:“秦国逼于燕、晋的压力,遣使前来要求和亲,我国现与晋朝隔绝数千里,内乱刚止,国弱民疲,暂时无力西出东进,与秦、燕两大强国抗衡。目前,秦国晋王苻柳的大军仍在边境上对我凉州形成压逼之势,所以我们现阶段对秦,只能采取藩属和亲的策略,希望为国家争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

宋修道:“这次结邻秦邦,和亲联姻,实属无奈,否则烽烟再起,百姓永无宁日。”

宋混问宋修道:“此次入秦和亲,不知太王太后所指何人?”

宋修回道:“此次和亲,太王太后指派公主张萱入秦。”

宋混沉吟半晌,微微叹息道:“张萱是世祖张俊的小女儿,先主张重华的妹妹,王上的姑姑,身份贵重,想不到太王太后竟以张萱到秦和亲,但这次到秦国和亲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运,甚至会影响天下的形势,所以至关重要。姑臧与秦国京都长安相距二千多里,途经大漠戈壁,祟山密林,峻关险路,任务至为艰险,要完成这次和亲任务十分不易,稍有不慎,不仅会害了公主性命,还会给秦国以毁约为借口,引发两国兵戈相见,必须要委派得力的将领,确保公主一路安全到达秦国才可以。”

宋澄霍然而起,慨然道:“弟愿率骁骑营送公主前往秦国。”

历史长河滚滚,能风云际会,而建立丰功伟业,开创一代太平盛世,千古之下,屈指而已。前有秦孝公与商鞅的铁血战国,后有汉武、卫青、霍去病开拓的大汉王朝,而在这个时代即将出现的,真会是苻坚与王猛吗?时空交换,这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壮丽画面就在自己的眼前,此刻李靖的内心无比炽热,雄心陡起,他要做这个伟大时代的千古见证。

他毅然离席而出,向宋混拱手道:“现内乱刚平,朝中的阴暗势力仍心存幻念,秦军还在边境蠢蠢欲动,宋澄将军肩负着国都的安危不可轻易离开,李靖愿代宋澄将军担负此行,望宋尚书允许。”

李靖请缨前往秦国和亲,一时间举座动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此次千里和亲,险道重重,不但各方势力各自盘算,危机四伏,就算是穿越千里戈壁,茫茫大漠,浩瀚草原,已经是千难万险,谁都不愿担这样的苦差。

宋混声音微微颤动道:“若有太傅前往秦国和亲,则凉国幸哉,百姓幸哉,公主幸哉。”

蒙力和韩飞此时也热血沸腾,同时离座异口同声道:“我等愿与太傅同往。”

自秦主苻健雄据关中称帝,先后击败晋国中军将军殷浩,征西将军桓温的北伐大军,强大的军威震慑天下。现秦国雄据朔方,国力强盛,这次和亲关系重大,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结盟,凉国虽然较晋、秦、燕三国弱小,但始终拥有河右千里疆域,幅员也十分广阔,且扼有河西走廊这条中西商贸的要道,三强争雄都想争取和拉拢凉国,以为助力。凉国一直以晋为宗主,但自秦国占据关中,将晋、凉分隔,凉国地处西北边陲,国境唯一与强秦接壤,而与江南的晋国相隔万里之遥。凉主张重华时曾协助晋国北伐,出塞伐秦,结果大败而回,国力开始衰退。张重华逝世后,张祚伺机篡位,凉国内乱又起,宋氏兄弟在李靖的帮助下,扶少主、平张瓘,凉国才稍稍安定。现在的形势,晋国无力北伐,退保江南,秦、燕两国东西对对峙,争霸中原,凉国在宋混的治国方针下,实行息兵止戈,养民生息,以待天时。这次与秦国的和亲,可以为凉国争取一段喘息的时间,甚于影响晋、秦、燕三国的争雄局面,所以关系重大,路途险峻,任务艰巨。

李靖接受了入秦和亲的任务,马上着手准备,以自己一手训练的亲信武士为基础,从宋澄的骁骑禁卫军中挑选了部分精锐补充,组成了一支六百人的轻骑护守队伍,与蒙力、韩飞日夜加紧训练士兵。李靖用现代化特种兵的方法和技能运用,加强训练这支队伍,在队列,阵形、防御、突击等方面,用二十一世纪先进的现代军事理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很多新的战术和实战方法。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以极大迅速地提升部队的战力,李靖率领的这支六百人护守队伍全是骑兵,马刀是最重要的武器。他根据现代的军事知识,结合多次的实战经验,亲自设计马刀图样,交由铁匠去打造,新设计的马刀比普通的刀长五厘米,带有护手圈,具有刀背轻薄,灵巧轻便,以长制敌等特点。凉国虽地处西北,但从汉代起便是西域战马与铁器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中外商贾云集,凉州的精工巧匠天下闻名,各类铁器金属更是得天独厚,宋修与宋澄更是倾尽全力去派调工匠和调遣资源物料,准备李靖所需的器械,武器装备与战马。这支精锐铁骑在李靖的亲自带领下在大漠戈壁,广阔草原上秘密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

一月后,凉主张玄靓亲自主持了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运昌盛;保佑秦国和亲顺利,护送队伍一路平安。

六百精锐骑兵,护卫着公主张萱及一众随行的内眷婢仆等八辆马车,以及装满粮食杂物和带去秦国的大批珍宝、器物的四十辆骡车,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姑臧向西出发。

凉主张玄靓,辅政大将军宋混,带同满朝文武公卿在京城效外送行。

宋修亲率三千骑兵护送他们从西门离开凉国首都姑臧,向第一站安夷县出发。因仍在凉国境内,所以队伍也不用太过担心安全问题,李靖与宋修并马而行,两年前,他们从敦煌相遇,为护送逃难在外的凉国少主返回国都,冲破层层险阻。智取姑臧,铲除暴君、平乱张瓘,二人彼此间生死相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宋修边走边与李靖道:“贤弟此次出使秦国责任重大,身负凉国国运,人民福祉,但此行路途遥远,而且关乎各国的利益,势必牵动各方势力的暗中算计,所以这次入秦和亲注定是险途重重,危机四伏。”

李靖从小在军旅长大,练出坚毅的意志,加入特种兵后,在深山密林、雪域高原、戈壁大漠的艰苦环境中训练和执行任务,早就如家常便饭。现统率六百多人的精锐部队,虽然也知道此行绝非坦途,但越困难的挑战,他越有勇气和信心,这是从部队锻炼出来的军人本色。

“宋大哥是担心公主的安危吗?”

宋修叹息道:“这也是一个苦命的公主,张祚作恶后宫,使这些原本身娇玉贵、金枝玉叶的妃嫔公主形如猪狗。公主张萱是世祖张俊最宠爱的小女儿,今年才十八岁,被太后指派入秦和亲也是无可奈何,在国家利益面前,她也只能是政治交换的牺牲品,希望贤弟沿途能多加照料,保护公主一路西行。”

李靖的心中一阵忍痛,他想起了裴柔,她们和更多的她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古代女子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要比男子何止沉重千万倍。

黄昏时候,大队依着草原旁的一条小溪安营,连绵竖起一百多个营帐。

在李靖的主帅大帐里,李靖、宋修、蒙力、韩飞和副将邓冲一共五人,围坐一起用晚饭,他们的话题自然也围绕着这次任务来展开。

宋修道:“再前行一百里,到达长宁县后,我就要回都复令,邓冲会一路护送你们到达枹罕,离开枹罕,就出了凉国边境。”

李靖问道:“枹罕到秦都长安还有多远?”

邓冲道:“如果按这十天的行走速度计算,出枹罕后约摸还需走月余才可以到达长安。”

邓冲是宋修的副将,一直驻防外镇,对枹罕的地形和风土情况是比较熟悉的。他向李靖介绍道:“枹罕是凉国最西部的一个要塞,这地方北临黄河,南临大夏水与洮水,东临庄浪水与漓水,方圆千里,山水相连,草原广阔,因为地处三条河流的交汇地带,水草丰茂,自古是各民族的游牧区域。五胡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学习汉人的农耕文化,但有一部分的胡人仍保持游牧部族的习俗,其中以羌、氐、鲜卑部族的牧民居多,他们不受任何政权的管制,在这片千里草原上自成部族,生存繁衍。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约有数十万余众,为争夺地盘和水草经常发生战斗,这些牧民虽非正规的军队,但快速彪悍,战力也不容轻视。但他们一般只会为部落间争夺地盘而战斗,并不会主动攻击商队和马队,更何妨我们是凉国的军队,所以对和亲的队伍应该不会构成威胁。”

宋修接住道:“当年与秦军会战,结果惨败而回,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进入秦境之后,地势险要,峡谷众多,被敌设伏,数万军队出征仅三千人能归,战况极为惨烈。”

蒙力当年也是跟随宋修一起出征秦国的,回想当年的战况仍心有余悸:“如果有敌人设伏,真正的危机将会在枹罕与函谷关的千里险途上。”

李靖打开地图,仔细地端详着,指着图上的标注道:“枹罕千里平原,是凉国与秦国的军事缓冲地域,双方都没有大量的军队驻防,势力最强的是当地的游牧部落,只要我们多加防备,相信可以安全通过,我所担心的是这里。”众人顺着他的指向,见地图上标注着的地名是:蓝田。

宋修在地图上指着蓝田边上的地点道:“这是龙黎,当年我们在这里被秦国大司马苻雄、卫将军苻莆在这里设伏,差点片甲不留。”

李靖指着地图继续道:“通过枹罕后,我们要从蓝田进入武关,进入武关后应该有秦国的驻军护送,我们可以安全到达长安。蓝田到武关有几百里的路程,山谷众多,道路险峻,这是我们真正最危险的地方。”

韩飞似有不解道:“蓝田到武关地形虽然险要,但已近秦国首都郊外地带,有驻军防守,我们是去秦国和亲的,难道还会有其他人攻击我们吗?”

邓冲也道:“秦国驻防京城的军队,分驻在西部散关,中部蓝田、灞水,东部函谷关三处,据探马消息,晋、秦、燕三方面近期都没有交战,不可能会受到其队军队的攻击。”

宋修见李靖看着地图沉默不语,他知道李靖对事物的预判有着非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特别在军事方面似乎有着天生的预知能力。其实这是李靖经过长期特种兵严格军事训练,所掌握对事物规律的判断力。

“贤弟是在担心什么吗?”宋修问道。

李靖抬起头,沉思了一会道:“或许是因为秦川险要,地形复杂,所以多虑了。”

他确实有一预感,大概是来自于对这个时代的感觉,这样动  乱之世,各国的权贵多有奸佞之徒,凉国的这次和亲是与秦国一次重要的外交结盟,备受各方关注,这些躲在暗处的人为达某种目的,难保不会不择手段,就如二十一世纪某些无耻的政治家,公然把撒谎、欺骗、偷窃作为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肮脏的政治目的。

队伍不日已行至长宁,宋修与李靖依依话别。

宋修紧握李靖的手道:“贤弟此行艰难险阻,但以弟的才智必定可以建立非凡的功业。征途险恶,前路茫茫,公主就拜托给你了,我在国都等候贤弟的荣归。”

李靖也无限感慨,从敦煌的大漠戈壁一路走来,这两年的时间经历了时空的转换,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前面将进入另一个未知的国度,见证更宏大的历史篇章,心情亢奋而又忐忑。他对宋修不仅有深厚的情义,从内心处也有感激之情,是他将自己带入了这个绚烂的铁血时代,把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此去千里,生死未卜,李靖眼内也泛满了泪光,他紧握着宋修的手道:“弟此行一定竭尽所能保护公主的安全,定不辱使命。只是此去千里关山阻隔,不知归期何日。弟临行有一言相告,张邕此人阴鸷狠毒,野心极大,而且有太王太后暗中帮助,不易对付;易揣此人两面三刀,绵里藏针,先叛张祚后卖张瓘,为收获最大利益,可以厚颜无耻,真正是唯利是图的狡诈之辈,此二人务必提醒宋尚书小心提防,必要时必须先下手为强,免遭毒手。”

宋修轻轻叹息一声:“弟宋混一心只为报效先主托孤厚恩,宁天下人负己,决不肯负天下人,天命难违,但愿天佑凉州百姓。”

这种忠君爱国的古代士大夫思想,李靖也十分理解,但这种封建极权制度下的社会,任何人也逃不出权力的反噬。

两人彼此珍重,李靖一拨马头,迎着初升的太阳,在初冬的广阔草原上策马奔驰,向着一个汹涌澎湃的未知时代毅然出发。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55647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