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四章 千里护主(二)

第四章 千里护主(二)


李靖道:“事不宜迟,宋大哥马上修书一封,向宋混将军求援。”

宋修马上写好书信。

李靖命令:“挑四名快探,一人双骑,马不停蹄,人不离鞍,分别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发。”

宋修一面懵然道:“宋混和宋澄的部队在西面,其他三个方向并没有我们的人马,为何也要派人求援?”

李靖微微一笑道:“敌人的哨马已经跟踪了我们数日,我们营地的周围必有他们的密探,如果我们向四个方向都派出快骑,敌人就不知道我们真正的援兵从何处而来,也可分散他们的注意,帮助西边的快骑尽快将求援的消息送达宋混将军。除了西边的快骑急驰宋混将军营中送信求援,其他三匹快骑,从不同的三个方向出发,在骑出三十里后悄然返回。敌人猜不透我们的用意,又怕我们的援兵到来,心中疑惧,必定会急切而仓促行动。只要敌人先动,我们就有机会以静制动,只要我们能坚守两天,待敌疲惫之时,抓住时机出其不意向西突围,向宋混将军的部队靠拢,那样我们脱离危险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了。”

宋修和众武士无不心悦诚服。

片刻之后,营门打开,山坡上四人八骑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飞驰而去。

李靖预计敌方探马回营报告,三更之后敌骑必会进行偷袭,现在离三更时分还有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他传令:“加强双岗警备,其余武士马上饱餐休息。”

宋修见李靖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不觉心绪大定。他对李靖道:“这百名武士都是绝对忠诚于宋氏家族的死士,个个都能以一当十,现在全交由贤弟指挥。”

三更时分,远处的山谷中宿鸟惊飞,大队铁骑的轰隆声如排山倒海般压向李靖他们的营地。

宋修看着漫山遍野而来的火光,不觉暗暗心惊,从铁骑方向传过来划一整齐的轰鸣声,宋修知道这是都城精锐的御羽铁骑,隶属内廷掌控,只有大内兵符方可调动,而且数量比他们最初估计的还要多,这肯定是幼主回京的消息已被泄露,张祚派出了御羽铁骑前来截杀。

火光已团团围住宋修队伍所在的山丘,从火光的数量估计,敌方应该不少于千人。李靖在战壕向山下观察,敌骑在山下止步不前,显然是因敌情不明仍有所顾虑。

倏地一阵蹄声,敌方两队各百人的铁骑,突然分东西两个方向往山上冲来。李靖知道对方开始试探性的进攻,吩咐蒙力、韩飞二人率众武士紧守岗位,沉住气不可妄动。两队铁骑由斜坡杀上来,尖锐的喊杀声和铁蹄的轰鸣声,足可令人心胆俱裂,铁骑来到山坡的中途突然分散开来,往上迅速冲刺。

冲在前排的数十骑突然人仰马翻,不是掉进布满利刃尖刺的陷阱,便是被绊马索拉倒,即时人仰马翻。李靖下令:“放箭!”藏在战壕内的武士纷纷现身,一时箭如雨下,山坡上的敌人立时乱成一片,纷纷中箭滚下斜坡,其余的急忙后退。山上众武士纷纷高声喝彩,振臂欢呼,士气大振。

李靖知道前面的骑兵,不过是用来进行火力侦察和测探对方射击位置的,这两百骑兵充其量就是来送人头的“炮灰”,真正的劲旅和猛烈的进攻,即将出现。

火光中,山下一名将校模样的将官正在指挥安排骑兵准备第二次冲锋,李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身旁,不禁黯然一笑,身边不是惯用的狙击步枪,只有弓箭、矢石之类,如果穿越的时候能带来一支R8远距狙击步枪,不但可以马上结束现在这场战斗,就算当今天下恐怕亦没有敌手。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特别是人类近百年来科学的进步,完全覆盖和超越了人类数千年来所积累的科技发展。

随着敌人进攻号角的响起,李靖急忙摄住心神,凝神会气。由于山坡比较徒峭且道路狭窄,不利于大范围铁骑的冲击,敌人仗着人多势众的优势,改变了骑兵冲锋的战术,前面以四百名步卒一字排开,人人持盾执矛,铁盾后全是弓箭手。盾牌手与弓箭手层层推进,采用层叠呼应,步步为营的围攻战术,避开山上设置的各种陷坑。

等敌人推进到射程之内,李靖猛一挥手:“放箭!”

李靖他们虽然占有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但无奈敌众我寡,加上敌方经过第一轮的冲击后,已经知道了山上敌人的打法和射击的位置,盾牌手挡住了山上第一轮的弓箭攻击后,后面的弓箭手马上进行轮番强射,漫天狂舞的箭雨压得李靖他们在战壕内根本抬不起头,莫说还击了。

敌人已经推进到己方战壕近三十米,若再前进十米,突然发动全体冲锋,李靖的一百武士就很难守住防线了。李靖沉住气匍伏在战壕内细声数着:“三十米、二十米、十五米……”就在敌方将逼近十米之内,李靖大喝一声:“放箭!斩断绳索!”战壕内的武士奋然而起,一轮强射,就在敌人迟疑的瞬间,藏在山腰的檑木、滚石如同脱缰的野马劈天盖地轰然而下。敌军全部聚集在狭小的山腰处,无可退避,顿时被砸得惨叫连天,纷纷退回山下。

李靖知道今晚的战事将暂时结束,敌方被杀伤三、四百人,已经没有继续进攻的锐气和胆量,但毕竟声势强大,人数众多,仍然把山脚团团包围住。李靖仗着有利的地形坚守不动,双方均处于胶着状态。

杀伤了对方三百多人,己方竟未伤一人,宋修与众武士对李靖的指挥能力叹服不已。不过李靖非常明白,敌方的指挥官本以为凭着强悍的铁骑,进行一次猛烈的冲击就可以击破这支仅百人的队伍,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轻敌。现在敌军接连受挫,一时间对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所表现出来的战斗能力和战术素养,感到大惑不解和深深恐惧,一旦让他们反应过来,重振士气,发起大规模强有力的进攻,自己这方在人数和装备上的劣势,必会逐渐表露,敌人一定会仗恃兵力的优势和铁骑的精锐全力抢攻,明天的战斗将会是极其残酷的攻防之战。因为敌方也知道明天必须要消灭山上的敌人,不能让敌人有喘息和等待救援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明天白天必须守住,将敌人拖疲惫,待夜幕降临之后,率人马集中力量向西突围,主动去会合救援的部队,才会有一线生机。

思及此,李靖马上命令:“蒙力何在?”

队伍中走出一个黑铁塔般的威壮武士大声道:“蒙力在!”

李靖指着沙盘下令:“趁敌人现在刚刚败退还没有收拢部队,你马上挑选二十名武士从山坡后面下山,沿着水道绕到敌人后面的山谷隐藏,明天无论山上的战斗如何激烈,你们都绝不能进行救援和暴露踪迹,必须等到明天晚上,山上连续三次长号角响起,你率二十名武士从敌人身后杀出,接应山上的部队向西突围。”

“诺!”蒙力昂步而出。

李靖继续下令:“其余武士必须连夜加紧修固防御工事,挖深战壕,饱餐战马,除一人一骑配备处,将其余大宛马全部集中在东面围栏。”

“宋大哥”,李靖对宋修道:“我们的货物中有一批西域烈酒,请安排人全部搬到前沿战壕,并多配备布条。”

宋修虽有不解,此时亦不便多问,赶快派人各自前去准备。

双方各休整了约两个时辰,东方的太阳正破薄而出,血红的彩霞挂满半空。山下号角突然地动山摇,千名铁骑排列成阵,盔甲在阳光的映耀下寒光闪闪。随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吹响,山下的铁骑从三面策马冲上山坡,敌人仗着人多要发起全面进攻了。

就在铁骑距离战壕约二十多米时,李靖大声号令:“掷!”

半空中无数个玻璃酒瓶带着玄幻的蓝色火焰,在耀眼的阳光中如流星般,摔向正策马冲刺上坡的敌方阵形。蓝色的火焰漫天飞舞,酒瓶的爆裂声,伴着无数的玻璃碎片割裂对方的惨叫声。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焰瓶袭击完全打懵了,受惊的战马不受控制地乱窜、乱撞,对方的进攻阵形已经完全乱了套。

李靖长剑一举,大声吼道:“全体出击!”武士们在李靖的带领下,纷纷跃出战壕,如群狼猛虎地扑上去撕咬对方。

前面的敌骑抵挡不住李靖和众武士的猛烈冲击,纷纷掉头退走,把跟在后面正往前冲的敌军队伍撞得连跌带滚,完全溃不成军。由于己方人数太少,李靖不敢深入追击,杀退敌人的进攻后,便命令全体人员马上退入战壕进行防御。

一战成功,在己方伤亡极少的代价下杀伤对方二百多人,众武士一起振臂欢呼呐喊,全军情绪高涨,士气大振,对抗击敌人的意志更加坚定。

李靖心中粗略估算,对方两次进攻折损将近五百人,但这支铁骑并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而是精锐的都城禁卫军,仍有超过五百人的精锐完整无缺,人数依然远胜己方,通过两轮的攻防,对方已基本摸清了自己的底牌,更加残酷的战斗怕是马上就要来了。

山下的敌军在这次败退后马上调整了进攻的战术,不再用铁骑冲击,改为以五人一组的分散组合,盾牌在前,弓箭手后的战法步步压逼。李靖则凭着地利和新发明的手榴弹与敌人展开战斗,双方在半坡不断进行反复拉锯。李靖明白敌方指挥官的意图,通过拉锯战不断消耗己方的武器弹药,他们同样在等待,等待着给这支不到百人队伍最后致命的一击。

几次的攻防之后,战场上暂时安静下来,双方互有伤亡,山上能继续作战的武士已不到四十人,弓箭、弹药也基本消耗完了,今晚将是双方的最终一战,要么成功突围,要么全军覆灭!

李靖找到宋修,把目前的情势分析道:“我方现凭着有利的地形和出其不意的打法,大量损耗了对方的战力,但敌众我寡的形势依然没有改变,如果敌方再强行发动一、两次猛烈的冲击,我们的防线极可能被击破,所以不能再等,今晚我们必须要突围出去。”

宋修经过几次战斗,已经对李靖的能力深信无疑:“贤弟,请你安排指挥吧!”

血色染红了夕阳,山坡上四十名壮士击退了敌人的再一次进攻。

李靖对众人道:“我判断入夜之后,对方会投入所有兵力对我们进行最后的攻击,今晚将是我们突围的最后时机,到时我亲率二十名武士向西突围,其余二十名武士由韩飞率领,与宋将军保护王妃与幼主的马车紧随其后,除了必要的水和干粮,所有的货物财帛必须全部抛弃,突围时先打开东面马栏放出战马,以三声长号角为令趁乱突围。”

“诺!”众人依计而行。

入夜后,山丘下火光冲天,照得夜空一片血红。敌方的号角声伴着战马的嘶叫声、兵士的呐喊声,声势强大,敌军全面的冲锋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响彻夜空,敌军铁骑从东、西两面潮水般急涌而来。

李靖冷静地观察了一下敌人移动的方向,敌方的指挥官果然集中优势兵力从东面比较平坦的山坡进行强行突破。

待敌方的铁骑越过山腰,李靖迅速发出号令:“破栏放马!”百匹大宛战马从马栏狂冲而出,众武士驱赶马群往东面山坡狂奔,又以长矛刺戳马臀,马匹狂性大发,以裂石崩山之势狂奔而下,向东面山坡的敌军直冲而去。

山上三声号角响起,李靖手执长矛,一马当先,向西面斜坡全速冲刺,身后众武士人人奋战,竟在敌军层层的包围中冲出一条血路。

山下埋伏已久的蒙力听见山上响起三声长号角,以迅雷之势率二十名武士向敌军身后发起猛烈攻击,敌方后方猝料不及,阵形即时大乱,李靖趁机带领众人突围而出,与蒙力汇合向西突围。

一场恶战之后,李靖他们只剩下不到三十人,加上连续两天激烈的战斗,所有人都已经疲惫到极点了,如果只有李靖与众武士,以李靖出色的反侦察能力,趁着夜色悄然循去,敌人根本无法追上他们。但现在要护王妃与幼主的马车前行,虽然突围出来,但伤亡很大,而且在旷野中马车行动迟缓,目标又十分明显,对方都是久经战阵的精兵悍将,马术极其精湛,随时就会追上来。没有地形的优势和出奇的战法,在旷野上与这些训练有素的精锐铁骑正面撕杀,李靖与三十名武士无疑就是以卵击石,根本不堪一击。但事到如今,已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夺路狂奔,希望摆脱敌人的追击,并冀盼救援部队能及时出现。

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后面火光冲天,人喊马嘶,敌人的前锋部队已经追近了。

李靖看了一下疲惫不堪的武士,人人面露惊恐之色,他目光坚定道:“愿意跟随我阻击敌人的留下。”

经过连场的战斗,众人不仅对李靖崇拜和敬佩,而且被他事事当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靖深知越到艰苦的时候,越要挺身而出,鼓舞人心士气,信心就是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众人见他如此豪情无畏,心中顿时激发起高昂的斗志,纷纷高声喊道:“我等愿随将军阻击敌人!”

李靖安排韩飞率十名武士,与宋修护卫着马车继续向西奔逃,自己与蒙力率二十名武士留下阻击追兵。

敌军的前锋部队如旋风般瞬间已经追赶上来,擒贼先擒王,枪打出头鸟。李靖运气拉弓,气贯丹田,一箭射出,劲箭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穿透了当先追近的敌军将领。众武士不禁大声喝彩,他们都是从马背上长大的,自小熟习弓马骑射,当然知道这一箭的臂力近乎神力,非常人可及,有此战神带领,人人勇气百倍。

李靖自在敦煌石窟中,机缘巧合地练习了画壁上的运气之法后,又常常自行修练,体内的真气已经贯通全身十二经脉,膂力自然非常人可比。

敌军被这破空一箭所震慑,纷纷以盾牌遮挡,不敢靠近。李靖带着武士缓缓向后撤退,对方也步步追逼,但始终不敢靠近一箭之内,双方如此保持着距离,且行且退。

敌方的大队铁骑已经陆续追到,却慑于李靖的神射,始终保持一箭距离,不敢逼近。李靖他们人数太少,不能主动攻击,但也不能快速撤离。彼此僵持了一段时间,敌方的将领慢慢也明白了对方的意图,这是在尽量拖延时间,以便让前面的马车有逃脱的机会。

突然一声哨响,敌军大队铁骑以扇形散开,向两侧快速冲刺。他们决定不与李靖等人缠斗,分散队形绕过对方的阻截直接向前追击,因为他们的目标不是李靖,而是这辆马车,必须追上这辆马车。

敌方的铁骑以扇形散开向他们两侧冲刺,李靖马上洞悉了对方的意图,但仅凭自己的二十名武士又如何能阻截三百锐骑的追击。李靖一边策马加鞭向前飞奔,一边大声向众武士传令:“抢住前面谷口!”说话之间,回身连射三箭,冲在最前面的敌骑应声落马。

就在敌骑迟疑瞬间,李靖他们迅速抢占了前面两山之间的谷口,敌方倚仗人多,对谷口发起猛烈冲击,杀退、反冲,如是者三。二十名武士的血肉之躯终究是抵挡不住三百铁骑的反复冲杀,李靖只得带领剩下的八名武士脱离战场,快速向西追赶宋修的马车。

追赶了五、六十里路,宋修他们的马车已经不远了,马车按这样的速度前行,根本是无法摆脱敌人的追击。

不到半个时辰,敌骑已蜂拥而至,众人护着马车转到山隘处,命武士守住道口。李靖清点了一下人数,也就十五人了,而且已是筋疲力尽,粮尽弹绝,半个时辰内援军不至,他们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灭!

宋修统兵多年,自然明白当前的情势,他勒马向马车内大声禀告:“事已危急,请王妃决断!”

王妃带着幼主下车,身后跟着两名婢女,向宋修深深一福礼道:“望宋将军可怜先主的这点骨血,妾身虽死而无恨!”

宋修一手紧拉着李靖道:“事情危急,幼主关乎国祚不可迟疑,只能委付贤弟了。”

王妃向李靖深深一拜道:“李将军忠肝义胆,可以保小儿的安危,妾身先行拜谢,愿苍天有眼,我们母子仍有相见之日。”

李靖还礼道:“对方的目标是幼主,只要幼主安全,对方是不会伤害王妃的。”

情势千钧一发,李靖急忙解开腰带,放下护身衣甲,将幼主张玄靓抱护在怀中,用丝布系紧,重新披挂,绰矛上马,大声令道:“所有武士上马突围!”

李靖率先纵马杀出,敌军一齐拥至。李靖左手执矛,右手拔出长剑猛砍,手起之处,只见靠前的敌将衣甲平过,血如涌泉。宋修与众武士紧跟其后,奋力杀开敌军的层层拦截,直透敌方重围。

当下杀出对方的重围堵截,李靖和宋修与剩下的不到十骑已是血满征袍。后面追兵紧逼,李靖一行此时也不辩东西南北了,只顾夺路狂奔。正在危急之时,前面突然人马嘶鸣,火把齐明,一彪人马拦住去路,李靖不禁心惊,此处埋有伏兵,则可以休矣。

正在慌乱之际,宋修见前面旗帜写着:“河东刺史张瓘”,宋修大叫:“援军来了!援军来了!谢天谢地,有救了!”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62137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