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三章 绝密使命

第三章 绝密使命


河西走廊上,一支约百人的马队连同百多匹的大宛良马,日夜兼程向凉王国都城姑臧进发。这支马队装备精良,所有武士披甲执坚,马匹均是大宛骏马。

公元前138年,强大的匈奴兵团不断对汉王朝进行包围攻击,汉武帝为了打破不利的局面,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击败匈奴人的军事同盟。张骞经历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岁月,始终不忘使命,不辱汉节,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穿越河西走廊。年仅19岁的霍去病在一年之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河西走廊,并使其自此并入华夏版图,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李靖此刻跨越在千年丝绸之路的古道上,心内无限牵挂着远方的亲人,妈妈别伤心,儿子一切无恙。王强、李勇、卫国.....,我的战友你们好吗?军人的天职就是守土卫国,你们一定要为我肩负起这份神圣的使命,初心不改,此生无悔。胡燕,我远方的爱人,请为我再跳一支舞,让喜鹊给我带去千年的祝福。

千年的河西走廊瑰丽雄壮,它承载着多少历史的辉煌与苍凉,现在他只能孤身一人开启未知的人生历程,心中无限的惆怅与悲壮。

宋修与李靖并肩策行,经多日的相处观察,宋修对李靖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深为惊奇,而且发现这个年青人不但学识出众,处事坚毅果断,而且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正直与担当让人信赖,令宋修心为赏识。

李靖跟随这支神秘的马队多日,并没有觉察有什么贵重的财物,只是队伍有一辆华丽的马车,车上有一位衣着华丽年约六、七岁的少儿和一位美艳少妇,平时由跟随的四名婢女负责起居饮食,宋修对这名少儿和少妇十分恭敬,但他们的身份、来历宋修对任何人都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凭宋修的身份,可以令宋修如此恭敬执谨,唯命是从,可知马车上的人身份是何等贵重。

太阳正逐渐西沉,巨大的落日绽开着绚丽的霞光,漫天的云霞如血般染红大漠边际的群山峻岭。

“靖弟,今晚我们是在前面驻营吗?”

由于李靖沿途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让宋修十分信服,所以宋修将这支马队的指挥权交给李靖。

李靖与蒙力和韩飞两名武士将领,策马跑上对面的山丘察看地形。

迎着河西走廊千年夕阳的余晖,望向这广阔无边的天地,李靖不由得感慨万千,来到这个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陌生世界,经已一个多月,自己还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纪吗?想到父母、兄弟、战友的牵挂和想念,还有胡燕,不知她现在怎么样,希望她知道自己还活着,只是在不同的时空空间。茫茫前路,今后自己将孤身面对,不知前面将会经历什么困难和险阻。

山丘前面是一片山地,放眼远处,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青山对峙。河西走廊这条千年古道,把南国的纤秀和北国的粗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正如这个时代,不管怎样动  乱,分裂和无序,最终都会有一种力量让各民族融合发展,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神奇的力量,让东方巨龙无论经历什么样沉重的灾难和动  乱,依然能复合,而且生生不息,独立自强。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实在难以找到险峻的有利地形扎营,前面五里有一条溪流急湍而下,周围山坡陟斜,是最适合安营之处。李靖选择了一个背靠溪水的山头驻营,并派出马哨对周边地形和情况进行细致的侦察。

马队从敦煌出发已连续赶了近二十天的路程,人马困乏。宋修自出发之后,一直小心谨慎,一路虽没有马贼和其他什么特别的情况出现,但他始终神色紧张,似乎一直都在担心有什么情况发生。

李靖递给宋修一个牛皮水袋道:“宋大哥不用太过担心,再走五、六日应该就可以到达都城了,一般的马贼是不敢打我们主意的。”

宋修现在已经是绝对信任李靖了。

“靖弟,我并非担心马贼,而是为目前都城的局势感到担忧啊!”

虽然李靖对一千六百多年前这段大分裂的历史有一些认知,但亦仅限于一点肤浅的表面,认知的人物也不是很多,如东晋时期的桓温、谢安;还有前秦帝国的苻坚、王猛等,其余的确实也没有太多了。当然一些著名的事件,如淝水之战的故事还是知道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就出自这次战役,但从课本上认知的这些,与真正身处在这个风起云涌的铁血时代,所有的情形,所有的感觉,所有发生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不一样的,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后世史书多有不实之处,后面的路只能靠自己来走。

通过这些天的相处,宋修不仅觉得李靖能力超群,而且为人正直,值得让人信赖,他对李靖叹息道:“晋朝‘八王之乱’后,北方的少数民族仗着强悍的武力,趁晋国衰弱,将铁骑踏遍中原大地,晋国皇室被胡人屠杀,中原成了五胡的天下。晋国琅琊王司马睿流亡江南,在大士族王导的帮助下,于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至今已三十多年。中原百姓在五胡的杀戮下,赤地千里,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势力最强的少数民族,为争取中原地区的控制权,相互之间不断发动战争,以屠杀、掠夺为手段建立的各种胡人政权此起彼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凉州士族张轨率领凉州的百姓抵抗后赵(匈奴)军队的入侵,收容从中原各地流亡过来的民众,拥护晋朝皇室,被东晋封为西平郡公。张轨曾孙张重华继位西平郡公,凉州牧,是凉国第五位君主。张重华是一位有为的君主,性情宽和端重,沉毅少语,广纳英贤,勤勉政务,抗击后赵(匈奴)、后秦(氐)的军队,尊奉东晋王朝,保境安民,使处于大分裂时期的凉州成为中原百姓的乐土。”

宋修的眼内充满着美好的憧景,似乎一个强大的凉国,一个百姓安居乐土的国家正在冉冉出现。然后又轻轻叹一口气道:“谁知两年前不知什么原因,一位好好的,年富力强的国主,竟于一夜间暴毙,英年二十七岁,其子张耀灵承袭父位,年仅十岁,由先主的母亲  马太后主政。马太后十分宠信先主庶兄,幼主张耀灵的伯父张祚,授张祚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但这张祚还不满足,伙同长史赵长,内史尉缉等人,日夜密谋叛乱。张祚威逼胁马太后,说目前四境形势混乱,强敌环伺,国家岌岌可危,国家应立长为君,要马太后立自己为国主。张祚指使赵长假造先主遗诏,废去幼主张耀灵,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张祚篡位后,囚禁幼主,祸乱后宫,对内大肆残杀忠义之士,对外暗结燕、秦,去年竟就在谦光殿僭登王位,立宗庙,置百官,祭祀天地,用天子礼乐下书说:中原丧乱,华夷无主,现遵从上天的旨意,登基称帝,为天下之共主。张祚之后不再遵循晋王朝的年号,对直言劝谏的大臣粗暴杀害,荒淫无度,恣意胡为,对民众凶残至极,凉州百姓对张祚的狂妄行为不断讥讽与咒骂,各地民众不堪压逼,纷纷揭杆而起。现都城混乱,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各地武装蠢蠢欲动,国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危险边缘,眼看大乱即起,若战乱一开,不但历代先主艰苦创立的基业将毁于一旦,百姓又会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了,这正是我日夜忧虑的原因。”

李靖深深感受到宋修忧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不由得从心底升起一股由衷的敬意。

李靖安慰宋修道:“宋大哥也不必过于忧虑了,咱们尽快赶到都城再从长计议吧。”

虽然宋修至今仍未肯完全透露此行的真正目的,但凭李靖敏锐观察,可以判断宋修此行并非押运什么贵重财帛这样简单,绝对是担负着绝密的任务,而所有的一切都与马车上的这对少儿和少妇密切相关。

经过多天的长途跋涉,队伍确实已经是人疲马乏了,李靖选择的营地背靠急湍的溪流,营帐驻扎在一个易守难攻的山头,营地周围竖起木桩防卫,营帐前挖掘了一道防御性的壕沟,把马车上这对少儿、少妇的营帐安排驻扎在营地的中心,由宋修亲率卫队驻防。

晚饭后已是繁星满天,宋修来到李靖的营帐。

“贤弟,再有五、六天行程就可以到达都城京畿了,但越近都城我就越感到危险的发生。”

“宋大哥不必太过担心,营地的周围已加强了警备与哨兵,一般的贼人根本不可能靠近的。”

“靖贤弟,经过多日的相处,你的为人和军事领导能力令我非常赞许,彼此坦诚相待,大哥亦是久经江湖,阅人无数,历尽繁华沧桑。据我观察,贤弟不仅能力超强,而且有一种让人信服的人格魅力,是当代不出世的奇才。”

“宋大哥过奖了。”

“贤弟也不必过谦,我知道贤弟这些天肯定也会满腹疑惑,因为事关国脉,愚兄也只能慎之又慎,望贤弟务必见谅。”

李靖知道宋修能与自己坦陈这些,不仅是对自己的完全信任,而且预感到余下的几天路程将会是危机四伏。

同样以李靖的敏锐和精通观察的能力,亦能预判出危险已经越来越近。在巨大危机发生前的安静,往往让人心生恐惧,就如雪崩前的那一刻,静得让人窒息,而所有的危机根源,无疑都来自于这少儿和少妇身上。

宋修望向远处的那片山谷,黑夜之下阴深幽旷,不禁一阵寒颤,喃喃自语道:“今晚,应该就在今晚。”篝火掩映着宋修的脸庞,在火光下更显苍白。

远处的山谷在火光的摇曳中,林密影幽,像有无数狰狞的怪兽张开了血盆大口,让人不悚而寒。宋修与李靖各怀心事,相互对望了一眼,一时相对无言,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事情已经到了紧急关头。

山谷在黑夜中幽旷寂静,但这种可怕的静正隐隐透出杀气,凭李靖敏锐的观察,对面的山谷正埋伏着一支精锐部队,而且战斗力极强,绝非普通的马贼,而袭击的目标已经不言而喻,李靖正想给宋修汇报当前所处情况的疑虑。

宋修却心领神会地苦笑了一下道:“今晚的恶战怕是在所难免了,有些事我必须向贤弟直言了。”

他默默低首回思:“先主一夜之间无故暴毙,朝局迷雾重重,马太后宠信张祚,最终让其谋朝篡位,被囚禁的少主张耀灵,现在未明生死。张祚篡位后荒淫无道,勾结异族,大肆残杀忠良,我宋氏兄弟三人受先主厚恩,为保全先主最后的血脉,被逼逃离都城。由于张祚民心尽失,各地民众纷纷起义,各州郡各怀异志,朝中各种势力相互勾连,一场大祸眼看即将酿成。我弟宋混、宋澄起兵举义,集结一万余武装部众,正向姑臧挺进,并号召各地州长举大义,罢张祚,息动  乱,扶持先主血脉继位,稳定朝局,平息民愤。这样合符民心国情,也可以避免百姓再次因战乱而遭涂炭。”

停了一会,宋修继续道:“从敦煌一路走来,你我兄弟相称,彼此信任,事到如今也无需隐瞒,少主张耀灵被暴君张祚囚禁后,生死不明,马车上的少妇是先主张重华的王妃,少儿是先主仅存的血脉张玄靓,年才六岁,两年前由我兄弟护送出城,行踪一直不为人知。数月前接到弟宋混书信,一旦发动起义,马上送返幼主到国都平息张祚之乱。”

李靖虽然知道马车上的这少妇、少儿身份尊贵,但没有想到竟然是凉国的王妃和王子,不禁大吃一惊。

“宋大哥,这次的任务就是护送他们母子回国都吗?”

“是的,我这次的任务就是把流亡在外的幼主接回都城,由于现在都城朝局不明,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所以这次任务不仅是绝密,而且会是危机四伏,杀机重重。”

宋修这时似乎已经不再害怕什么了,他目光坚毅地看着李靖道:“敦煌市集偶遇贤弟,当时觉得贤弟身手确实了得,所以以运送贵重财帛之名,许以重酬,原想在路上若有马贼出现和其他不测,也多一个帮手。但一路上你我坦诚相对,志同道合,都怀有辅国安民的理想和志向,以贤弟的才能,绝对可以在这个混乱的时势闯出一番功业,但现在前面等待我们的绝不是普通的马贼,极可能是精锐的王城骑兵,一场血战将不可避免。我宋氏兄弟深受先主厚恩,承托国民的期望,必全力保全王妃与幼主的安全,虽死而无悔。前面的这场血战怕是九死一生,贤弟本不应卷入这个危机,也没有义务承担任何责任,现在大哥已经坦诚相告,靖贤弟可以马上离开,以贤弟的能力脱离目前的险境并不是什么难事。”

临阵脱逃,李靖是压根没有想过的,更何妨在李靖的字典里根本不可能有“逃”字,只有责任与担当。但为谁尽责任,为谁去担当,若在二十一世纪的国度,为国尽责,为民担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时代,在这个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最无序的大分裂时代,为了谁?为了宋修竭尽全力保护的幼主与王妃吗?还是为了与宋修的兄弟情义?为了忠人之事的承诺吗?还是为了什么?

李靖想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民  主与自由,想到了为之而前赴后继的民族先烈,他们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自主,人民幸福。时空的交错,自己回到一千六百多年的大分裂时代,国家民族正处于四分五裂,百姓正流离失所,战乱与杀戮随时发生,华夏民族在强权的压逼下相互倾轨。李靖下意识地握紧古丽娜送给他的护身玉佩,想到了阿卡大叔,艾买提兄弟以及驼队的众人,他们是如此的善良;想到了敦煌一排排破烂的土墙民舍,市集上像牲口一样被贩卖的儿童和妇女。百姓在地痞和兵痞的压榨和欺凌下艰难生活,他们唯一渴望的是能有一个没有战乱,能让他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在这个时代能给他们实现这个梦想的,就只有祈盼明君贤臣的出现,而宋修他们或许正就是这个时代,为了创造这个理想而负重前行的英雄。

想到这里,李靖站了起来,一股英雄情怀油然而生,他同样以坚毅的目光望着前面幽深而又恐怖的山谷,然后若无其事地傲然一笑道:“宋大哥放心,有李靖在。”

李靖轻轻的一句说话却把责任、情义、担当,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内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这是千钧重任,无悔生死的庄严承诺。

宋修猛地站起来,紧紧地抓住李靖的手,眼眶内充满着感激的泪光,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离开了。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62798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