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灵太后 > 第二章 深宫怨3

第二章 深宫怨3


  冯赢这一番话,着实让胡充华见识不小,自此,胡充华反倒安心侧宫,不是有事决不迈进中宫一步。\\www。qb5、c0М//这样暂时躲在一边不露声色,却伸长着耳朵听言语,观察着宫中的动静。因她进宫后一直在后宫侧殿默默无闻,那些阉竖小人和一些宫女以为她也是被废之人,往往语言相犯,有时欺辱,胡充华只是躲避。

  有一天,胡充华独自一人去送文件,偏巧赶上阉人张晋等人在后宫陪着皇上的一个弟弟玩踢球的游戏。张晋见胡充华走来,便远远地召唤她:“都说胡充华很有武功,快快过来,陪咱们四王爷玩玩。”

  胡充华见说,站住脚步对他说:“麻烦张总管向王爷说个情,我有公务在身,不能陪王爷了。”

  张晋立刻板起脸色说:“真是给你脸不要脸,连四王爷的面子都不理睬了?”

  旁边一个太监也过来朝着她做鬼脸说:“你也太不识抬举了。”说着就过来拉着胡充华的衣袖,硬让她来玩。胡充华急得甩开他的手,想绕道走开。

  张晋恼羞成怒,在后面追着喊道:“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跟我们一个样,都是用不上的人。你觉着自己干点没人干的事,就了不起了?别看不起四王爷。你连我们也不如,我不比你差,我的俸禄比你还多。你是美人没人用,跟我们阉人一个样。”

  胡充华咬牙忍泪,装作没听见转身急走。背后听见皇上的弟弟四王爷元怿大声喝斥道:“你们这些奴才,太不识体统,怎能这样对待宫中女官人?”

  又听那位四王爷大声对她说:“那位充华官人,不妨过来玩一会,你的公事我自会为你安排。”

  胡充华忙回过身,走向四王爷,给四王爷深深施了一礼说:“谢王爷,只是奴家不会玩这绣球,怕让王爷见笑。”

  元怿笑着对她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反正我们也玩不起来。”

  说完,吩咐那个做鬼脸的小太监替胡充华去送文件,让胡充华进到场子里玩。胡充华原是有本领的人,这点小技艺一学就会,乐得元怿一个劲地夸奖她。四王爷年轻漂亮。风流倜傥,对待她和那些宫人并无上下尊贵之分,玩了一会就把胡充华那一肚子的委曲冲洗得干干净净。这是她进宫后第一次这么开心,玩得乐不思蜀。直到有人把元怿找走,她还留恋地看着四王爷,希望他能多玩一会。知道四王爷不能再回来时,才心存怅惘地往回走。

  魏主元恪虽然身边有美后艳嫔,本应没有性饥渴之感,但自从见了胡充华以后却也留连难舍,常常想借故找寻她。都是碍于皇帝尊严,又怕真有那些所谓的灾星祸及自己,只好忍隐作罢,把那一身的乐趣全都放在了高贵嫔的身上。也许是胡充华命中注定,也许是皇帝元恪根本就没放下她,也许是鬼使神差…。

  这一日,皇上突然想起后宫放着的这个美人,他便自己一个人溜溜达达来到后殿,正在琢磨着那个胡美人在哪里时,恰见她一个人低着头走过来,真是上天的巧安排。魏主突然停在道中央,默不做声地看着她。待胡充华走到跟前,发觉面前有人,抬头一看是皇上大驾光临,吓得她忙跪地求罪。元恪本来就心中激荡,又见她那惊慌之状格外喜人,恨不得立即就把她抱在怀里。

  原来,胡充华刚刚应四王爷邀请踢完绣球,正是满脸红润,香汗微露的状态。惊这一吓,紧张之态确是让人可怜。可爱。魏主忍不住,正要伸手拉她起来的时候,偏偏张晋突然跑来向皇上禀报说:“高贵嫔打发奴才们四处寻找皇上,说有要事请皇上回宫。”

  魏主心中感到遗憾,不高兴地问:“何事?”

  “奴才不知。”张晋跪禀道。

  魏主愣愣地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胡充华好一会,还是装模作样,又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胡充华见皇上走远后,才慢慢地站起身来返回住室,依然在寂寞中打发时光。

  宫中景色秀丽迷人,若不是孤单无助,本是一个好地方。胡充华的事务本来就少,闲时也就多一些,所以她经常在后花园中散心。这天,她乘着雨后在柳阴下闲走的时候,见一夫人坐在水池旁啼哭。

  她上前询问:“不知夫人因何啼哭,妾能否帮助你?”

  那夫人仔细看看胡充华,却仍未止住啼哭,胡充华又问:“我的住处就在近处,可否去略坐一坐?”

  夫人点头,起身随她来到住处,进屋坐定后对胡充华说:“我本是刘昶之女,嫁北海王元祥为妃。因元祥被人诬告抓进牢房,今天进宫是来求彭城公主,偏偏遇上公主外出,急得在此啼哭,让你们见笑了。”

  胡充华说:“说来有缘,妾在家时曾拜令尊大人的舍人栾云为师,如此看来咱们就是一家人,夫人有事尽管吩咐好了,妾必将竭力而为。”

  夫人说:“这些事,不是你我能办得了的。我来皇宫,是因为彭城公主是我的亲嫂嫂,又是皇上的亲姑姑;只因家兄不幸去世,公主寡居后返回宫中,这才来求她的。”

  胡充华说:“夫人不要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人可求。”

  “本来还有一个兰陵公主,是我的侄媳妇,是皇上的二姐,也可求的,却也不在宫中。实在是我家王爷命苦,偏遇上这些不顺心的事。”

  胡充华听后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陪她一起叹息。刘氏因觉胡充华不是外人,也问询了一些她进宫的原委,还是禁不住地自悲。自叹。

  胡充华问:“北海王一向权倾朝庭,怎么一下子便获罪致此?”

  刘氏说:“提起来让人伤心,罪名是行为不俭。若在别人,不过是减俸降薪而已。只因我家王爷权势太大,才遭此害。”

  “妾听之,反倒糊涂了,权大怎么还能遭受祸害?”

  **********

  刘氏吞吞吐吐地说:“我家婆婆曾说:宁为扫街者,不做高官人,今日正说着了。尚书令高肇见我家王爷大权在手,早就忌恨在心,先是买通了他自己的妹妹——安定王妃。这高家王妃幼年时曾与元祥相识,嫁到安定王府以后,因安定王长期在外面,她一人守家,极不安分。一有机会便来勾引我家王爷,元祥每次上朝,她都在途中拦截,借着问安定王的消息,拉着王爷去他们府上叙谈。我家王爷碍着婶侄情面,只好进府与他这个婶婶叙话。这个高王妃借着年轻貌美与元祥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竟把这个不经事的拉入房间苟且成事,以后两人竟然公开往来。高肇见大事已成,也不顾他妹妹的名声,暗中嘱咐高贵嫔向皇上报告说,我家王爷与安定王串通一气,阴谋造反。皇上龙颜大怒,将元祥问罪下狱。后来问出安定王长期在京城之外,实无谋反之事,本应将我家王爷放出。高肇却偏偏以丧失人伦的罪名监押不放,每五日才准我去探望一次,实是冤枉。”

  正说着,冯赢来看望胡充华,两人便打住了话题。胡充华问冯赢:“你可知道彭城公主去哪里了?”

  冯赢说:“充华问得巧极了,彭城公主刚刚回宫,这功夫去翠花楼了。”

  刘氏说:“这多年来,我极少进宫,也不知翠花楼在哪里?”

  冯赢告诉她说:“从这边九龙池过去,到那边出万岁门,然后向左拐便是。”

  胡充华说:“我们两人送你过去吧。”

  刘氏忙说:“不用了。这样的事我自己去求她,她还会嘱咐我不要让人知道。怕人还怕不过来,哪能再找这么多的人去?”说完,谢过两人,便自己去找彭城公主去了。

  过有月余,冯赢从外面来找胡充华说:“听外面传说,北海王已被毒酒赐死,元祥家属都被迁出京城,不准再进宫中。”

  胡充华惊问:“怎么如此下场?难怪再没见到刘夫人。”

  冯赢说:“我刚才听说,皇上并不知道这件事,是高贵嫔传的旨意。”

  胡充华自言自语地说:“罪名尚未定下,怎能就赐死了?何况就是一个贪婬的王爷也不至于是死罪,再说,难道公主求情也不起作用?”

  其实,皇上沉迷于高贵嫔的艳容中,只要高贵嫔高兴,哪还管什么山河社稷。按照高贵嫔的意图,皇上把自己亲娘舅高肇的官职一提再提,大权一加再加。朝中大臣眼看皇舅高肇飞黄腾达,超过了其他任何人,个个捧场,不满意的也只能回避罢了。

  皇叔彭城王元勰历来仁厚贤德,众望甚广,更兼办事公道。正直,不畏奸权,见了这种情况也难免伤心。后因再无意于权势之争,要求引退回家,皇上却顺意批准。皇后的伯父于烈原是手中兵权在握,位极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稳操富贵;也为少沾是非,安渡晚年,请调外任统兵镇边,皇上也顺口答应了。

  京城之中只剩下个高肇一人独占鳌头,独揽大权,再无侧目朝庭权势的人了。高肇考虑,自己是个外戚,现在权极天下,难免招风,满朝文武不在话下,只有那些皇亲不一定能够诚服。他又悛使皇上,在皇亲各个王府之中安排分拔御林卫军,名为王府的保卫,实为监察。弄得皇亲国戚人人自卫。有权者主动放弃权力,无权者自动远离朝庭,这一下可乐坏了高氏家族。

  宫殿之中,于皇后因是天下之母,后宫之主,按照于氏家族的思维方式,以保住现得利益为主。所以她不想在皇宫之中挑起任何事端,凡事总是绕道走,能遮掩的事便遮掩,只求维持现状,不管天下冷暖。高贵嫔则不然,她前有皇后,上有皇上,后有嫔御,如不努力则难保富贵。所以高贵嫔每日专心一意地拢络皇上,她想出无尽的花招,使出全身节数哄得皇上日日开心,夜夜舒服。同时略施小利,在宫中收买了张晋等势利小人,在宫外自有高肇照应,内外沆瀣一气。渐渐的,她也就不把于皇后放在心上,有了暗斗于皇后的势力。

  皇上元恪终究是皇上,心中有美人,也必然有他的山河。睡眠醒来,发觉高肇的权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力,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些不自在。于是早朝之上,他突然像是忘记了过去的事一样问众臣:“这些日来,太师彭城王元勰怎么没来上朝?”

  问得众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回答。元恪见众人不答,便对高肇说:“你现在就派人去把皇叔找来,让他把这些天落下的公事赶快补上,太师这个位置不能没有他。”

  众臣见说,齐刷刷地跪在大殿之上,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不想,去找元勰的人很快就回来报说:“太师彭城王自称有病,不能来朝。”

  元恪听后心中虽有不快,无奈他须用元勰来收买人心,平衡高肇的势力。于是皇上派高肇亲自去王府请人,结果还是白跑一趟。元恪虽有愠意,并未表现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又痛痛快快地下了一道圣旨,让元勰恢复旧职。元勰本想躲开是非之地,看这光景,心中无奈,只好前来就职。却不想,高肇常常前来过问事务,干扰公务,处处排挤元勰,弄得他有职无权,朝庭的太师成了个虚设的官职。

  **********

  九月,天高气爽,北国上下到处是一片丰收在既的喜人景色。魏主一时高兴,带了后宫众人出宫游玩。皇上与皇后乘着鸾驾,高贵嫔坐着凤辇,其他嫔御各有车驾。胡充华这一干宫中人员除少数坐车者外,多是骑马跟随。这个队伍中前面旗盖飘扬,卫兵森严;中间花枝招展,五彩缤纷;后面百官相随,如赴汤火;再后又是大队的御林军警戒,阵式其大,好不威风。

  正值稻谷飘香,金风徐来,万类伸张之际,皇驾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了宫门。引得城里城外的百姓站在街道两侧观看热闹,把个洛阳城内外围得水泄不通,真是热闹异常。

  出了南宫门,直奔伊水河畔,走了好一阵子,元恪感觉到,这么大的队伍除了人喊马叫之外,天地之间反倒是安静了一般。他停住车马,问众人:“今天本是大好节气,如何天上没有飞鸟?”

  高贵嫔接上话头说:“天龙出游,凡鸟岂敢造次。”

  于皇后刚要说话,忽见天边有两个黑点高高地飞着,便说:“凡鸟知礼最好,只怕不单是这样。”说着,左手高高举起,指着远处说:“你们看,也许是这两只野鹰无礼,不但不怕天龙,还把飞鸟惊走了。”

  元恪仰头望去,果见东侧天边有两只苍鹰盘旋,于是大声说:“射下苍鹰者重赏。”

  听皇上这么说,属下众人谁不想在此时露一手?纷纷举弓向东奔去。刚刚还很平静的天空顿时成了狩猎场,可惜的是效果不佳,众人仰望高处的两只鹰,频射不中。那两只苍鹰像在戏弄众人,不但不怕在它们身下乱飞的箭矢,反倒平举双翅慢悠悠地向皇上这边划来。

  胡充华骑在马上跟着队伍边行走边观赏着金秋丽景,看着看着,她便想起了当年与郑俨一起野游的情景来。虽然自从进宫以后,她已经强制自己把郑俨彻底忘掉;可是在这秀美的景色中,郑俨的脸庞。身姿…,在她的心里怎么也抹不掉。正在她的心中开始出现烦恼时,忽然听见皇上那边吵吵嚷嚷,仔细一听才知是为射鹰之事。她一时热血上涌,不由的也想试上一下。她迫马上前,从队伍外边的卫士那里取过一张劲弓,眼看着天上的鹰,搭上箭,“嗖”的一声凌空射出去。说时迟那时快,一只苍鹰应声而落。剩下的那只苍鹰突然振翅冲高,企图飞走。却不想胡充华的第二支箭已经赶上,又是“嘭”的一声,羽毛四溅。顿时引来炸耳的呼声连成一片,众人齐把眼光对准了胡充华。

  皇上也瞪大了两只眼睛拍手叫好,站在龙车上大声地问:“是谁竟有这样的好箭法?”

  胡充华见问,只好上前行礼。皇上突然间又看见了多次思慕的美人,心中大喜,立即叫人拿出一匹锦缎赏给胡充华,还把自己身上带的一块玉佩解下来,也赏给了她,并称赞说:“我天朝魏国,女子尚且如此威勇,健男更将如何?壮哉国运,天下如何不平?”

  文武百官见皇上这样感慨,都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偏高贵嫔不理彩众人的情面,尖声叫道:“皇上圣明,但射鹰小技,如此封赏,拓疆保国的大功该如何?”

  魏主没有理会她的话,继续说:“难得有此奇女。”

  坐在皇上身边的于皇后听此,也撇着嘴扭过头去不再听皇上的言语。高贵嫔在另一辆车中,隔着车子大声说:“娇柔女子竟是杀生好手,岂是女流中的正人?”

  胡充华见皇后和皇妃都是这等态度,吓得急忙低头退后,不敢声张,躲进众使女的队伍之中。

  **********

  不一会功夫,天上果然开始有飞鸟腾空,仿佛来给皇上助兴的。车马继续前行,到了伊水河边,站在西岸东望,前面河水碧绿,青翠掩映。这边山崖陡峭,巨树巉岩,石壁半裸。河畔景色引人入胜,绿山清水,上下天光,含有一片神气。

  于皇后不禁贺彩道:“好一个幽雅仙境。”

  魏主问左右:“此地何名?”

  答曰:“龙门。”

  高贵嫔凑上前来说:“好吉利的名字。”

  魏主也顿来兴趣说:“洛阳龙门,好,太好了。在这风景秀美的地方,不可不做诗词以颂之。”

  跟着走了半天的大臣们,这回有了用武之地,你一句我一句地歌颂起龙门这里的好风光。魏主一时兴起,自己也口赞一词,颂完之后又摇了摇头说:“方才众卿所赋之词,虽有华丽。动人之词藻,但大多都有是朕经常听到或看到的,不过是些大话。空话占了主要部分,不足为优。为好。现在朕还想听听其他人的说法,不知有没有再作一篇的?”

  皇上说过之后,众臣一片寂静,好半天没人回答。皇上对他身边的下人说:“去把胡充华宣来,你们听听宫中女子的词赋如何。”

  胡充华应召前来,向皇上。皇后行过礼之后站在一旁听宣。

  皇上对她说:“方才众爱卿做了很多诗赋,都有是颁扬这龙门风光的。朕早知你很有才华,今日见你箭法精湛,朕心甚慰,不知你可不可以做诗赋?”

  胡充华答曰:“奴卑自幼学过一点,不堪皇上点评。”

  魏主说:“不必拘泥,即学过,就以这次郊游为题,不经思索,随口吟咏词赋一首让众人品味如何。”

  胡充华又奏禀道:“今日本是游玩高兴的日子,奴卑必然说些恭维话,请皇上恕奴卑大话空话之罪。”

  魏主说:“随卿意。”

  胡充华随口吟道:“葳蕤仙人路,花香在君旁。繁华金銮队,彩旗自相当。清波龙门起,群峰出低昂。锦族迎天子,乾坤兴梓桑。天高竟崇荣,万类纵游翔。”

  魏主拍手叫好,一个劲地说:“才女,才女。”群臣再次山呼万岁。魏主对胡充华说:“方才朕已经赏你锦缎。玉佩,不知你现在想向朕要什么?”

  胡允华说:“奴卑谢主龙恩,奴卑不需金银绸缎,也不用皇上再加赏赐,只有一件事想求皇上,不知准奏否?”

  魏主说:“但讲无妨。”

  胡充华指着山崖说:“据资文所载,这里便是先皇孝文帝选定的,要按照北都云岗石窟的规模计划建造龙门石窟的地方。奴卑但愿皇上继承先皇遗愿,建筑石窟。这样皓皓天功,无量尊德,教化万方,利国利民,千古留芳,以待圣躬。”

  魏主点头道:“极是,极是。”

  那高贵嫔早已不耐烦,接口道:“皇上面前军国大事已经驳杂,岂能再以区区锁事来烦皇上?你等女流又岂能随意过问国家大事?”

  于皇后也插言道:“当今之势,天下南北未平,烽烟未息,要想开凿石窟,何来宏大资材?”

  魏主却心有是事地随口说道:“倩倩女子,巍巍宏志。”

  气得高贵嫔像母狮一样发着呼呼地吼声,两眼直瞪胡充华,恨不得把她吞下去。魏主不管她那套,对于皇后说:“这个胡充华,朕要重用她。”

  皇上正在玩得高兴时,突然快马传来急报:“北方自号柔然汗国的蠕蠕人又发兵侵犯边境,已经攻克怀朔镇。”皇上听此战报,真如热火之上遭了一盆冷水,一切游玩的兴趣全都消失殆尽,急令调车回宫。

  **********

  文武百官连夜议政,朝议之后,决定派遣车骑大将军源怀紧急招募兵马,北讨柔然国。并在北方边界新设立了九个防御城镇,迁居百姓,设立官府。另在黄河以南招募新兵十万,分驻守边。

  这次招兵又招出个女扮男妆的奇事来,这段轶事后话再提。

  郊游以后,高贵嫔立刻发现,胡充华是宫中一个最大的潜在对手。必须乘她未得势前除掉,否则将是后患无穷。但多日来,魏主国事繁忙,无暇后宫,把高贵嫔急得如火烧一般。好不容易待皇上的公务稍微缓和一些,她便急切地来找皇上。刚进殿门,便双膝跪地,虔诚地说:“皇上日理万机,臣妾本该为皇上分忧,不应再给皇上添麻烦;但此事关系国家社稷,妾不敢不报,请皇上裁夺。”

  元恪问:“什么大事?说来听听。”

  高贵嫔禀道:“宫人张晋来报,胡充华曾与北海王妃刘氏在后宫密谋半日,然后刘氏去找彭城公主,必是合伙谋反。”

  魏主早就知道彭城公主来为元祥求情的事,也知道元祥并无谋反之意,不过是不能让重臣压倒自己而已。现在想起元祥的事情,心中尚有些挽惜之意。便对她说:“元祥案情已了,此案涉及的人犯及家属都已责令出京,永不得再进宫中,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高贵嫔如被迎头击了一盆水,不敢再提;但心中总觉得是块病,她来找于皇后说:“皇上吩咐,让把胡充华赶出宫去,永不得再进宫。”

  于皇后也知胡充华非等闲之辈,也明知高贵嫔是在扫除自己宫廷中的障碍,打击对手。心想,莫不如留下胡充华,让她和高贵嫔作对手,也好分解高贵嫔的实力,然后再从中压制两人。可再一想,胡充华既然有潜在危险,对自己也不一定有利,此人既不可留,也不可轻易除掉。她对高贵嫔说:“皇上曾亲口对我说,要重用胡充华这个人,怎么又变了?待我问清原委以后再做处理吧。”

  待高贵嫔走后,于皇后把胡充华找来,对她说:“高贵嫔传皇上旨意,要把你赶出宫去。以我的理解,这决不是皇上的意图,只是高贵嫔要打击你而已。你不能出宫,但也须躲避几日,以后的事我自有安排,你放心好了。”

  此时的胡充华心中甚是彷徨,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遭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得罪了高贵嫔。她没有分辩的机会,再说谁能听她申诉?现在她无力自主,只好听之任之。于皇后派人将胡充华带到后宫,安排在供奉先皇先祖牌位的玄宫侧室住下,让她无事不得外出,免得让高贵嫔看见。

  此后的时间中,北魏和南梁战争重演。北魏的北方也不安静,柔然国,也就是那些蠕蠕人挑起的战乱时断时续,南征北战。烽火连起。魏主被军机要事缠身,没有时间玩乐,把个高贵嫔也放在一边好长时间。对胡充华的夸奖和赞誉更是早就忘到脑后去了,哪里还能想起这个见不到面的才人加美人了?

  红墙内外如隔天地,胡充华离家很长时间,一直未见家书。尤其是她在这个不见天日的狭窄空间中,特别想家,常常在无人的夜间暗处悲哀涕泣。她只能面对铜镜倩影,度日如年。常闻隔窗喧笑入耳,却只能空慕他人欢乐。夜晚每每对月祈祷,祝愿爹爹能来京看望女儿,能与弟妹说上几句话也是最大的愿望。孤灯之下,对着宁静的黑夜,盼望母亲的灵魂能出现在面前,好对母亲说说心里话,诉诉苦衷。多少次,她使劲闭上眼睛,希望梦中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多么盼望传说中的送信飞马突然出现,送来家乡的书信…。可惜,这一切都是幻想,都是过眼烟云,她只能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悲伤。

  **********

  日月如梭,时光像闪电般逝去,胡充华呆在后宫不知过了多长的岁月。随着三四个寒暑过去,宫中对她的看管也不如以前那样严格了。这一天,胡充华正打开房门,就见那个踢绣球的四王爷和一个管事太监从这里走过。

  四王爷一见胡充华便主动上前来问:“你不是在前面办公的吗,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

  胡充华见问,忙给四王爷跪下,低着头不敢回答。四王爷问那太监说:“刘腾,你是中给事宦官,定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个大太监说:“奴才实在不知,只知道是高贵嫔让于皇后把她看押起来的。”

  四王爷对胡充华说:“你起来吧,以前踢球的事,我还没忘。你那球踢得真好,有时间还想找你和我一起玩球呢。”又回头对那太监说:“一个宫中下人,要是没什么大事就放了她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吗。”

  那太监说:“回王爷话,奴才那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放皇后监押的人。”

  四王爷听后,只对着胡充华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就走开了,中给事太监刘腾也尾随着跟了出去。

  这个四王爷很是平易近人,从不以自己是皇帝的亲弟弟自居。胡充华白天见到他以后,被他的一席同情话说得心中十分感动。致使四王爷的影子印在她脑海里总也出不去,搅得她茶饭不思,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夜里,胡充华好不容易才入睡,刚刚闭上眼睛就听得外面人声嘈杂,一片喧哗。她不由得重新穿好衣服,冲出门外。原来,中宫那边有刺客,惊动了皇后娘娘。胡充华听后,也顾不得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一个飞身,跃出大墙,奔前面于皇后住的永乐宫方向去了。在她路过高贵嫔住的嘉福殿时,发现高墙之上有一个黑影向这边飞来。她急展轻功,向那黑影迎去。黑衣人却已经落下身脚,直向殿中奔去。正巧高贵嫔迎出门来,刚说了一句:“快进来…”,突然抬头看见从空中落下的胡充华,又“啊!”地大叫了一声。那个正要跪下去的黑衣人见此,腾地一下跳了起来,迎上前来举刀砍向胡充华。两人顿时在嘉福殿大战起来。胡充华手中没有武器,却越战越勇,黑衣人心里着急,越战越慌。胡充华瞅准了黑衣人的一个破绽,突然来了一个“雨燕翻身”,后脚甩出一个飞旋,把那黑衣人的刀踢了出去,又紧接着来了一个闪电侧身,随着一脚把那人踹倒在地,也就在那人倒地的同时,胡充华不偏不依地从高空落到了他的身上。只见胡充华一脚将那人的脸踩住,一脚踩着那人的胸口,正要喊人来抓贼的时候。却见高肇突然冲过来捡起地上的刀,直奔黑衣人砍来。

  原来,不知何时,高肇从嘉福殿中出现,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不知他是为了什么,自己亲自动起手来。黑衣人侧脸斜眼看高肇来砍自己,忙向高贵嫔喊道:“贵嫔救命…”话没落音,早被高肇一刀砍开了肚皮,血流满地而死。

  胡充华忙跳开,站在一边。高肇却向着她,掂了掂手里的刀。也许是他估量着自己不一定是胡充华的对手,就把眼中的凶光收了起来说:“这个刺客太可恶,把皇后那边闹得天翻地覆,太尉于大将军给皇后的四个女护卫中两死一伤,还险些伤了皇后,不杀不足以平众家心头之恨。”

  高贵嫔却直奔胡充华喊道:“你这个奴才不在后宫服役,跑到这里来行刺吗?”

  胡充华刚要分辩,高肇就向她说:“贵嫔怕是让刺客吓坏了,你还是快快回后宫去吧,再不得进前宫来,免得被人误会。”

  胡充华听了此言,只好乖乖地向后宫走去。

  高肇回头仔细地看了看四周,见这边除他和高贵嫔外,只剩一个宫女紧贴着贵嫔的身旁,高肇猛地过去,一刀杀死了那个宫女,然后大喊道:“快来人那,刺客在这里。”高贵嫔一个劲地嘟囔,埋怨高肇不该放走那个胡充华。

  第二天,皇上诏令刑部:在京城和全国范围内,搜捕刺杀于皇后和高贵嫔刺客的同党和羽翼。同时,重重地奖赏了擒拿刺客。护驾有功的高肇。关于胡充华如何,压根就没人知道,只是她住的地方不知何时增加了不少的门卫,对她的限制突然严格起来。可是再过一段时间,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啦。

  最新全本:、、、、、、、、、、


  (https://www.bxwxbar.com/book/64345/508193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