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三十二章 出兵灭燕(一)

第三十二章 出兵灭燕(一)


秦国终于决定要对燕国发动强大的灭国性攻击,三十一岁的秦国君主雄心勃勃,要成就前无古人的伟大功业。(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是所谓圣人,最缺乏的是真正英明的政治领袖——从神话时代直到今天,英明的政治领袖寥寥可数,这正是中国人的悲哀。万万想不到,就在大分裂时代中,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北中国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柏杨)

月色如练,天阶似水,纵有柔情万缕,奈何佳期如梦。

慕容婉静静地依偎地李靖的身旁,她一袭洁白的裙衫,清婉动人。李靖轻轻地将一只银镯戴在慕容婉的玉腕上,那淡淡的纹饰,青雅柔美。月光下,慕容婉秀丽的长发映托着她素洁美丽的容颜,婉如一朵不沾人间烟火的茉莉花。

“靖哥哥,你马上就要出征了,燕国是婉儿的故国,那里的百姓都是善良的,就犹如婉儿一样,他们都不希望战争,同样也向往美好的生活,还有我的族人,他们很多是被逼无奈的,如果可以,请靖哥哥不要杀戮他们,善待所有的人,可以吗?”

李靖轻轻地抹去慕容婉脸颊上那颗晶莹的泪珠,感慨地道:“婉儿心地善良,如果没有战争和杀戮,各族人民都生活在法治与民  主制度下,这该是多么美好的社会!”

“法治、民  主的社会?”慕容婉睁大晶莹透亮的眼睛,纯真地问道:“世上有这样的社会吗?它会是什么样?真的没有战争和杀戮吗?”

“法治与民  主下的社会各族人民不分彼此,互助互爱,百姓安居乐业,就如古圣人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一样: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世上真有这样的社会吗?靖哥哥可以带婉儿去吗?”

李靖看着慕容婉天真烂漫的表情,心中无限柔情道:“这样的一个社会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很多人为之不懈奋斗方可能实现的。”

慕容婉似懂非懂地道:“我知道靖哥哥也是一直做着这样的事情,到那天世上没有杀戮和灾难,只有蓝天与白云,青山与绿水,风吹草低遍地的牛羊马匹;到处都开满了鲜花,所有人都可以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歌唱,欢乐地舞蹈,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靖哥哥,多么希望可以带我去到这样一个人间乐园,我真的很想离开这里。”

李靖知道,慕容婉虽为燕国公主,其实也不过是笼中的困鸟,更何妨现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每天都过着心惊胆颤的日子,可自己又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在这个举刀为权的大分裂时代,天下并没有一块真正的净土,那理想的国度还远远未能出现。

“靖哥哥,你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像婉儿一样在想那美丽的世界?”慕容婉的眼光中充满着对美好世界的渴望,她的温婉与美丽,似乎都是来自那曾经的时空,与自己邂逅那段未了的情缘。

他静静地仰望着皓月明净的夜空,情感催发,低声吟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好美啊!靖哥哥,婉儿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够在美丽的世界内面快乐地生活。”慕容婉靠紧了李靖的肩膀,满怀憧憬地道:“我知道美好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的,但我还是希望这一刻可以永远停留。

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大分裂时代,中原大地五胡争霸,他们举刀为权,画地为国,晋朝自诩为中华正朔,但司马皇权嬴弱,各门阀家族互相争权,东晋朝廷没有恢复中原的能力和决心,只顾偏安于江南一隅,北方百姓在胡人铁骑之下,流离失所,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一块百姓安居生息的地方。慕容燕国趁势兴起,以强大的武力割据辽东,燕主慕容俊入关称帝,占据了中原六州的广阔领土,国土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疆域东至大海;南与晋国以长江为界;西接关中,与秦划分黄河;北至大漠云中,与代国接壤。国力强盛,兵强马壮,雄据天下三分之二,燕主慕容俊有一统天下之雄心。鲜卑慕容家族所开创的大燕帝国,成为当时晋、燕、秦、凉四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帝国,但如此强大的帝国,不但未能给慕容婉、段元妃她们带来一片安全的屋檐,慕容皇族最终也逃不过被覆灭的结果。

苻坚亲自到灞上给远征军统帅饯行,苻坚对王猛、李靖道:“朕把全国的精锐部队都交给两位了,这是我大秦自太祖(苻洪)创业,高祖(苻健)建立大业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朕信任两位卿家,更是朕向天下人昭示:朕是四海的天子,不论胡族、汉族都是朕的子民,天下一统,各族融合是朕的决心和意志。现在朕将函谷关以东广大地区的征服任务全交付给你们,大军所需的一切后勤保障,朕已交由尚书李威亲自督办,你们不必担忧后勤不继。此战,你们应分兵先取洛阳,同时攻破壶关,平定上党。然后集中所有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取燕寇贼巢邺城,不能让燕国有喘息的机会,切不可步桓温后尘。”

王猛道:“臣有一事请求。”

“丞相有何请求,尽可提出。”

“请派积弩将军慕容令为军中参军,随大军出征,参议军务。”

苻坚大为高兴,马上准奏。一招手,内侍马上奉上酒壶、酒杯,苻坚亲自斟满,与王猛、李靖举杯道:“两位卿家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与朕一起开创前人所没有过的伟大功业,望你们不要辜负朕的期望,朕将亲率六军做你们的后盾。”

王猛奏道:“我们倚仗皇上的天威,势将一举铲平残余的贼匪,不需要皇上栉风沐雨,亲冒矢箭,陛下只需立刻下令廷尉马上兴建牢房,收容鲜卑人就可以了。”

王猛对苻坚披肝沥胆,忠心辅助,使苻坚垂拱而治。秦国日益强盛,王猛是第一功臣,苻坚对王猛的信任没人能及,但自古帝王的心机变幻莫测,大军马上出征,此刻苻坚的内心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忧虑,王猛竟丝毫没有察觉。

李靖长期的特种兵训练,使他对事物的观察心细如发,马上奏道:“皇上计划周密,一定可以大破燕军,大军不日即可在邺都城下向皇上报捷。”

苻坚大为高兴道:“朕在长安等候你们报捷的好消息。”

王猛与李靖率众将拜别苻坚,大军东出函谷关,向天下最强大的大燕帝国发动灭国之战。

大军出函谷关后,按计划兵分三路:一路,王猛亲率三万人马,由慕容令为向导,苻融为参军,联合吕光、邓羌从陕城出兵,大军剑指中州洛阳,抢占中原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南防晋军北上,东拒燕军南下;镇南将军杨安,虎牙将军张蚝率二万人马西渡黄河,攻占晋阳,扼守黄河粮道要津;李靖与蒙力、韩飞率一万人马,兵出壶关,抢占上党郡。三军约定在枋头会师,围攻燕都邺城。

军情十万火急传送到燕都邺城,燕帝慕容暐颁发朝旨,命上庸王、太傅慕容评征调全国精锐武装部队三十万人,出兵抵御秦国的东征兵团。

慕容评平时倚持太后宠信,贪财好色,认为秦国弱小并不加防备,现对突然出现的秦国远征兵团感到忧惧,马上召集乐安王慕容臧、黄门侍郎梁琛、中书侍郎乐嵩等询问他们道:“秦国贼寇不自量力,竟敢侵我大燕帝国,我们三十万精锐大军经已云集,他们敢来应战吗?”

慕容臧道:“太傅不必担心,我大燕国土广袤万里,拥兵百万,秦国国少兵弱,王猛一个庸碌匹夫,李靖更是无名之徒,苻坚小儿竟派这二人带着区区数万残兵弱卒侵我大燕,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只不过是虚张声势,想趁机敲诈我国的土地,只要太傅亲率王师讨伐,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又怎么会是太傅的对手!”

慕容评听慕容臧如此一说,马上转忧为喜道:“乐安王分析甚是,桓温的百万大军尚且铩羽而归,何妨王猛一支孤军,只要他们粮草不继自然就会撤走,我们从后追击,一定可以将他们击溃,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不必理会。”

梁琛从秦国出使归来,看到秦国日益强大,生机勃勃,而自己的国家日益腐败混乱,心中十分忧虑,进谏慕容评道:“战争的胜败往往在于君主的意志和将帅的谋略,不在军队人数的多寡。秦国经过王猛多年变法改革,已是国强兵盛,苻坚雄图大略,一直有谋图燕国,统一中原的雄心,现在秦军精锐尽出,由王猛和李靖亲率大军远征,苻融、邓羌、吕光、杨安、张蚝等名将尽出,以倾国之力来侵我燕国,可知苻坚的意志和决心。苻坚乃当世雄主,英明决断,他能重用王猛、李靖等汉人施行变革,推行汉行,使国家数年之间,迅速强大,可知盛名是没有凭空得到的。邓羌、吕光、杨安、张蚝等都是秦国最勇猛的将军,更有慕容垂父子相助,我们怎么可以用轻蔑的态度来低估他们的能力,而轻率地认为秦国的军队不堪一战。”.

中书侍郎乐嵩也劝谏慕容评、慕容臧道:“此次秦国举全国之力,精锐尽出,国家的安危全系于两位亲王身上,我们应尽快部署大军应战,不可以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不战自退。”

慕容评对梁琛、乐嵩等人的劝谏大不高兴,黑着脸道:“尔等无需多言,本太傅自有退兵之策。”

梁琛、乐嵩无奈叹息退出。

邓羌、吕光率军东出陕城,与王猛会同,秦国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沿途州郡望风而投降,大军围困洛阳,洛阳守将燕国武威王慕容筑紧急向邺城求援。

邓羌向王猛请战道:“洛阳城坚墙厚,兵精粮足,守将慕容筑骁勇善战,末将请为先锋攻打洛阳,为丞相抢立头功!”

王猛笑道:“邓将军威名天下皆知,但区区洛阳城,本相只需一纸书信足可平定,又何需大军将士流血牺牲。”

邓羌乃秦国军中第一猛将,作战勇猛,骁勇善战,且深得苻坚信任,所以平日也十分自负。王猛乃一介汉人书生,因辅助苻坚变法,从而身居庙堂高位,但临阵杀敌,冲锋陷阵总得靠我们这些将军吧,如今却夸大海口,说用一纸书信就可以平定中州洛阳,简直痴人说梦。邓羌不禁嗤之以鼻,但王猛现在是手握尚方宝剑的大军统帅,就算心中不服也得先忍住,看你王猛如何本事。

王猛这次亲统大军出征,要统御这些骄兵悍将确实需非凡的手段。王猛指挥大军列兵城下,命慕容令入城送信给慕容筑道:“秦国的大军已堵住了成皋的险要,切断盟津的退路,秦国天王已亲率百万精锐王师,从轵关直扑邺城。洛阳城现在是内无粮食,外无援兵,一座孤城,穷途未路,而围城的部队是秦国最精锐的军队,邓羌、吕光都是当世名将,岂是将军手下三千疲兵所能抵挡。燕国现在由妇人垂帘预政,慕容评只是一个卑鄙龌龊的无耻小人,贪婪吝啬,有功无赏。朝中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将军何不效吴王慕容垂投奔圣明天子,享受尊荣,若还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勿谓言之不预,请将军三思衡量,大军明日攻城!”

慕容筑大为恐惧,踌躇不能决断。慕容令从旁相劝道:“慕容评贪婪无耻,太后擅政,是非不分,有功无赏,我父子尚且如此,何妨将军。燕国亡国在即,秦主苻坚气量宽宏,有圣主气象,我们父子都已投奔秦国,将军又何必为妇人卖命,为慕容评送死陪葬?何不如早降,以享富贵?”

慕容筑无可奈何,只得打开城门献出洛阳。王猛马上传令大军严密戒备,亲自入城安民,接受投降。

大军随后入城,秦国军队号令严明,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王猛进城之后,立法简单,执法宽大,城中百姓奔走相庆,欢迎秦军入城。

邓羌等悍将虽平日持强骄横,但王猛手执尚方宝剑,代天子亲征,而今只用一纸书信就兵不血刃平定洛阳,顿时军心大振,众将信服,对王猛的将令莫敢不从。

吕光对王猛兵不血刃收降洛阳深为叹服,他向王猛请教道:“洛阳为天下重镇,晋朝故都,扼秦岭要冲,控制洛阳如扼天下之咽喉,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当初,桓温大军北征,历时三年,耗费军饷何止万万,历尽千辛万苦,才从姚襄手上取得洛阳。之后,慕容垂亲率十万大军征伐洛阳,几经苦战才攻克洛阳,俘虏晋国守将沈劲。丞相如今只用一封书信,我军不费一兵一卒,慕容筑就献城投降,难道仅仅是因为恐惧我军强大的兵力吗?”

吕光乃氐秦开国功臣,太尉吕婆楼之子,性情沉稳持重,富有谋略,为人宽厚有度,智勇过人,一直深受王猛的赏识,是氐族将领中的佼佼者。

王猛自受苻坚重用之后,不论胡汉人才都大力培养,力求做到“不分汉夷,有才必任,”特别对氐族中的精英权贵更是不遗余力,不仅是苻坚,连苻丕、苻融、吕光等氐族精英也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影响。王猛深知政体改革之难,如果没有这些当权贵胄的支持是决不会成功的,所以让他们不断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努力推进胡、汉民族的融合统一,以图国家强大。

王猛问吕光道:“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将军如何理解?”

吕光回道:“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是讲,用兵最高的谋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燕国经营洛阳已经五年,兵多粮足,城池坚固,并不易攻破,而且燕国已派慕容臧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洛阳,慕容筑只需坚守十天,慕容臧大军一到,我军困于坚城之下,极有可能被慕容臧的大军围歼,所以燕军一到,我军不得不退,洛阳之围自解,为何丞相一封书信就让慕容筑如此恐惧,献城投降?”

王猛微笑道:“何谓攻心,此心,乃民心也。自晋朝东渡,中原大乱,胡骑横行,百姓日夜冀盼王师北归,桓温三次北伐,只为图名,不顾百姓。慕容鲜卑起于辽东,靠武力攻城略地,入主中原,但同样不顾百姓生死,政治腐败,政府无能,民心已经尽失。我秦国自圣主登位,政治清明,百姓乐业,大军所到号令严明,秋毫无犯,百姓拥戴,民心归附。所以洛阳就算兵再多,粮再足,城再固,城中民心不附,我大军一到,慕容筑何以守城!除献城投降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吕光深深叹服道:“丞相才智高远,更在孙子之上。”

王猛正容道:“民心乃天下利器,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为君,为将者必须谨记: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欺;民可载舟,也可覆舟。”

吕光躬身拜谢道:“末将谨记丞相教谕。”

慕容臧的大军快到荥阳,王猛命将军杨猛与慕容令为前锋,率军迎敌。

不日,探马来报:将军杨猛被燕军所擒,慕容令率众叛逃,投靠燕国乐安王慕容臧,秦营上下众皆失色,只有王猛似将一切在预料之中,神色如常,没有丝毫慌乱。他立即派快马到长安报告慕容令率众叛变,另派邓羌带军迎击慕容臧,慕容臧知道洛阳已失,急忙撤兵返回邺城。

王猛平定洛阳,派快马向长安报捷,苻坚传旨嘉赏,但对慕容令叛逃一事却只字不提,似乎并没有发生,令王猛大军继续东征。王猛命吕光留下来镇守洛阳,与邓羌亲率大军挥师邺城。

李靖率军抵达壶关,壶关位于上党郡,汉王刘邦元年,设壶关县,因关口山形似壶,在此置关,称壶关。上党,因其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得中原”之说,壶关更是险中之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秦将白起发动长平之战,举全国之力,耗时三年未能攻下,最后施反间计,使赵王用赵括替换守将廉颇。于是秦军攻陷上党,白起下令坑杀赵军45万,山东六国从始任由秦国宰割。上党一役,为秦国最终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最后的基础。所以大军从长安出发时,苻坚对攻陷壶关,打通太行山脉的东出之路,认为是能否灭燕的重中之重,这个艰巨的任务,王猛自然是交给李靖。

面对如此雄关天险,李靖绝不会贸然强攻,地形侦察、奇兵突袭是特种兵的强项,这些看家本领,李靖自然是要将其发挥到极致。

慕容评对秦国军队孤军入境,本来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苻坚虚张声势索要土地,秦军粮尽自然就会撤退;另一方面,上党山峻地险,壶关更是峻壁巅崖,无路可通,秦国军队就算再神勇也没有办法攻破壶关,所以对壶关天险信心十足,并未加强戒备。

李靖带着蒙力、韩飞两员得力干将策马在太行山上侦察地形。气势磅礴的太行山脉,悬崖矗立,林海滔天;遥望壶关,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千仞峻岭横亘在绵延不绝的山脉上,如一幅展开的壮丽画卷。

壶关地势恢宏雄阔,位置高居上党,横跨太行,东扼中州,数百里坚崖横亘,可谓重关天险,战略要地,自古有得“得上党,得天下”之说。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40705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