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三十一章 举家投秦(二)

第三十一章 举家投秦(二)


王猛也不搭话,径直来到书房,待婢女奉上香茗后,李靖挥手让侍从退下,微笑着道:“谁得罪丞相了?”

半晌,王猛才仰头长吁一声道:“慕容垂父子就好比深渊蛟龙、山中虎狼,怎么可能久居于人下,一旦风云际会,谁能控制得了他们,还不如趁现在他们羽翼未丰早早除掉,以免日后生患,只可惜皇上不肯听从。”

李靖微微一震,他已非当日的吴下阿蒙,在大分裂的乱世中磨砺了十多年,早已看透了权力争斗的本质。古往中外,任何权力的来源都必然附带着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手段,但权力是实现政治理想的前提,没有权力支持的政治理想都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无数的历史推演都印证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的无比正确。

王猛在苻坚的支持下,改革利弊、推行政治改革诛杀豪门权贵,打压氐氏世族,平定五公叛乱,从一介布衣书生成为秦国炙手可热的开府丞相,苻坚第一重臣。王猛感苻坚的知遇之恩,尽心辅助,无私为国,为国家强盛宵衣旰食,呕心沥血,深受君王器重,百姓拥戴。慕容垂走投无路,举家投秦,本应是王猛灭燕计划最大的有利因素,但凭李靖超强的洞察能力,几次朝会之后,王猛的心思似乎起了微妙的变化,焦虑和不安正逐渐加深,时至今日,他终于想铲除慕容垂,是真正如其所说的理由,还是出自其内心的某种不安。

慕容垂投秦是对燕国最致命的打击,苻坚能成为当时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如何不知道,又怎么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给慕容垂极大的尊荣和显赫的地位,一方面是让慕容垂对他感激流涕,真心效命;另一方面是为加强对燕国人民的号召,用以瓦解燕国的军心士气,使燕国官民争相报效。一个慕容垂抵得上千军万马,苻坚所给的封赏从政治角度考量,又算得了什么?王猛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战略思维的杰出政治家,如此简单的道理,难道就会不明白吗?更何妨,燕国还没有消灭,慕容垂才华盖世,功勋盛大,因遭国主猜忌逼害,穷途末路,投奔秦国,根本没有一点不轨的企图,只有感恩图报的决心,如果现在只不过因为猜忌,就把他诛杀,这不是完全堵住了燕国前来投奔者的大门吗?雄图大略的苻坚怎么可能会愚蠢至此!一代人杰的王猛又何为对一个降将焦虑至此?

李靖来自于一千六百多年后,对时代的认知,让他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其本质就是“权力”!王猛原是一介平民士子,怀报效祖国之心,两投桓温而受冷遇,无奈之下转奔秦国,与苻坚一见如故,少年英明的君主慧眼识英雄,果断任用王猛推行新法,大刀阔斧进行政治改革,王猛的权力来自于苻坚的信任,在苻坚的支持下诛氐族豪帅樊世、杀皇太后的弟弟强德,将阻挠变法的二十多个豪族权贵、公卿大夫全部诛杀。百僚震肃,豪强屏气,新法畅行,不到十年时间,秦国大治,国富兵强,连苻坚都感叹:“至今日,朕才知天下有法,天子至尊!”而慕容垂拥有盖世功业,威名赫赫,以燕国亲王之尊来投,苻坚亲出城郊三十里外迎接,使王猛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慕容垂声威的炽热,如果一旦失去苻坚的信任,他将失去权力的权柄,他改革图强的成果可能化为乌有。苻坚虽汉化程度很高,但始终是胡人君主,与胡族之间彼此的认同度或许会更高,而且他从苻坚看段氏的目光中,可以猜想到他对慕容垂的宠爱可能有更深的原因,他认为慕容垂的出现会威胁到他的执政,更会导致今后秦国出现的灾祸,所以心生忧虑。

李靖与王猛共事十多年,彼此心中都有着辅国安民的至高理想,自然明白拥有权力才能实现理想,但权力会蛊惑一个人的内心,当一个人拥有了绝对的权力,要保持初心何其之难,即使如王猛这样杰出的政治家也不能例外。如果权力失去制约,任由其野蛮滋生,就会改变任何人的思想,改变一个人的初衷,这是铁律,历史将会通过残酷的事例,无情地反复验证。

李靖默然了一会,平静地对王猛道:“慕容垂日后如何,恕小弟愚昧不可判断,但不论如何,我们都不应抛弃当初的理想和抱负。”

王猛倏然一震,吃惊地望着李靖,这位与自己紧密合作了十多年,彼此推心置腹,无所不谈的坚实伙伴,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当初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行变法,改革说不定已半途而废;没有他深入虎穴,平定五公的叛乱,自己极有可能就是另一个晁错。现在正是消灭燕国统一北方,建立伟大功业的时候,自己却因为嫉妒慕容垂的恩宠而吃醋陷害,有伟大志向的正直君子,岂能让一时的势利蒙住双眼。

“不应抛弃当初的理想和抱负。”王猛喃喃自语。

“对,不负初心,拯民于水火,融民族于一统!”李靖神色凛然,目光坚定。

王猛霍然离座,深深地向李靖一揖道:“若不是贤弟,王猛将成千古罪人了!”

历史的真相我们未必都能完全清楚,王猛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但人都有弱点,如果慕容垂当时就真的被诬杀,历史将如何走向?王猛在千古之后,后人又将如何评价?

苻坚自从当日见过慕容婉之后,对她的美貌始终念念不忘,想纳慕容婉为贵妃,派内吏权翼向慕容垂试探。慕容垂以燕国亲王之尊逼不得以投秦,内心一直诚惶诚恐,每日如履薄冰,对苻坚的请求如何敢逆,但慕容婉却有自己的打算,她的心早已交付给了另一个人。

当日,李靖为逃脱苻柳的追兵,翻山越岭,巧遇慕容婉,并救了她们母女二人;在洛阳,李靖及时出现,将慕容垂一家救出生天,慕容婉再遇李靖,少女的情怀自然都依托在李靖身上。鲜卑族少女没有汉族姑娘的礼教约束,而且慕容婉一直跟随父亲在军营中长大,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她的再次出现同样勾起了李靖内心深处的一缕情丝,因为她太像一个人了,温柔而美丽,且能歌善舞,完全就是胡燕的化身,她让李靖燃起了那份内心的思念,重回到那段让他刻骨铭心的甜蜜记忆中。

苻坚一直不敢轻率伐燕,所顾虑者不外乎是慕容恪和慕容垂,慕容恪已经死了,现燕国自毁长城,逼使慕容垂举家投秦,更是激发了苻坚统一中原,饮马长江的雄心壮志。

当日朝会,苻坚询问慕容垂能否伐燕。

慕容垂道:“燕主年幼,燕国由妇人慑政,太后可足浑宠信慕容评,朝政腐败,范阳王慕容德、太尉皇甫真等都是正直有才能的人物,因与臣交厚均被慕容评排斥,不受重用。现在燕国君臣离心离德,军无斗志,正是伐燕的最佳时机。”

苻坚十分高兴道:“好极!既然这是上天的意思,那就一定不能错失。”

正当秦国秣马厉兵,准备东出中原的时候,燕国太傅慕容评为了讨好太后可足浑,正加紧在全国大肆搜刮奇珍异宝进贡。慕容冲是慕容俊的幼子,与燕帝慕容暐一母扎生,生得姿容绝美,被册封为中山王、车骑将军,母亲足可浑对其十分宠爱。慕容评为讨好足可浑,不顾朝臣的反对,排挤慕容垂,奏请年仅十一岁的慕容冲为大司马,位列三公。慕容评不断得到太后的宠信,更加贪得无厌,燕国官员任职升迁不靠才干,只靠贿赂,慕容评公开鬻官卖爵,朝廷内部一片混浊,人民都十分怨恨愤怒。

去年,桓温大军兵临枋头,邺城告急,在情势紧急时,燕国派出使节向秦国求援,承诺把虎牢以西的千里土地割让给秦国,换取秦国出兵救燕。晋军败退之后,苻坚派遣使节前往燕国要求履行承诺,燕国对这项承诺开始反悔,对秦国的追问不予理会。

秦国再次派出使节,要求燕国履行承诺,以免破坏两国间的友好联盟。慕容评大怒,指着秦使吆责道:“燕国什么时候有过如此荒诞的承诺,一定是你们故意编造,无非是想借故侵占我国的土地,燕国仍堂堂上邦大国,你们的无理要求燕国岂能就范!”坚决不肯履行当初的承诺,并向秦国派出使节说明原因。

出使秦国的燕国使节梁琛从秦国归来,马上来向慕容评禀报道:“秦国现在每天都操作兵马,储备大量粮秣,以臣下观察,两国之间不久将会一战。而且,慕容垂叛逃秦国,他们深知我国的底细,既然我们不肯割让虎牢,双方一定反目,我们必须早日做好战争的准备。”

慕容评不以为然道:“秦国地处关中,地瘠民疲,兵少国弱,全靠我们的支援才可以勉强维持,他们能够自保已经万幸,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叛逆而破坏两国的邦交。”

梁琛道:“燕、秦两国逐鹿中原,彼此都有吞噬对方的野心。之前,桓温大军进抵灞上,我国没有出兵相援。去年,桓温入侵我国,秦国发兵救助,这不是秦国有多喜爱燕国,而是他们经过利害得失的反复计量,一旦燕国的弱点被他们捕捉,你认为他们还会心慈手软吗?”

慕容评认为梁琛言过其实,夸大其事,对其建议不予理睬。对慕容评如此轻慢的态度,梁琛实在没有办法,他再找太尉皇甫真,报告秦国已准备入侵的情况。

皇甫真十分忧虑,一再上疏燕帝慕容暐道:“苻坚表面上虽尊崇燕国,使节不断,言词谦卑,但实际上一直有入侵我国的野心。上次他们趁晋军压境,派出军队深入到我国洛水流域;之后又多次派出使节和探作窥探我国的山川关塞。我们的地形虚实、军力部署,他们都已经尽知无遗。而且慕容垂投秦,慕容垂智勇双全,内心又怀有极大的怨恨,是伍子胥式的人物,燕国的灾难恐怕已经临头。我们对秦国的入侵不可不防,洛阳、太原、壶关等边防要塞都应马上增派良将精兵加以防守,切不可有一点侥幸之心。”

王猛在计划伐燕准备的同时,不断派出使节到燕国,用大量的金银贿赂燕国的王公大臣,用最卑微的态度阿谀奉承太后足可浑和慕容评,所以燕国上下并不认为秦国有能力威胁强大的燕国。

慕容暐接到皇甫真的奏章,召慕容评来询问情况,慕容评极不耐烦道:“这都是梁琛的语调,秦国面积小,而且力量薄弱,军队数目不过十万,根本无法与我大燕国抗衡,这些使节都是故意夸大秦国的实力,蛊惑人心,只不过是为了邀功领赏而已,我们何必自乱阵脚,让苻坚耻笑,以后再有这等不实言论必须严惩。”

于是,燕国各级官史再无人敢言,大家相安无事,买  官的买  官,卖爵的卖爵,贪赃枉法没人追究,清廉循史没有赏赐。全国秩序混乱,各级政府机关林立,互相扯皮推诿,忽悠混世的官员充积官场,各种税赋多不胜数,弄得民穷财尽,盗贼遍地,朝廷无一人肯负责任。

秦国再次派遣使节到燕国追讨虎牢关的千里土地,燕国不予理睬。秦国使节返回长安向苻坚禀报道:“燕国不但悔约拒不割让土地,慕容评还口出狂言,说苻氐小儿,弹丸之国,应向大燕纳朝进贡,否则他将亲率大军前来。”

苻坚听说慕容评如此傲慢无礼,大为震怒,于是决心攻打燕国。

夜幕降下,长安城灯火辉煌,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宏伟的未央宫殿灯光璀璨,皇宫城墙在灯光下溢彩流光。在王猛的治理下,长安繁华无比,商贾云集,之前因躲避战乱而逃到凉国和各地的大批商人、汉族士子又开始返回长安聚居,长安重新成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量的货物和财富不断向长安汇聚,繁华程度已超过当时的晋国建康,燕国邺城,中州洛阳,成为天下政治、经济、学术的交汇中心。

此刻的丞相官署仍旧灯火通明,丞相府是全国的中枢机关,王猛虽日理万机,但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将全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苻坚决心伐燕后,再擢升王猛当司徒、录尚书事,全面主管政府机要,王猛更加每日宵衣旰食,谋划安排,尽心竭力地筹备各项战前准备,此刻正与李靖、慕容垂商议军情。

王猛道:“燕国拥有冀、兖、青、徐、豫、雍六州土地,幅员辽阔,户口的数目比秦、晋两国加起来还要多,兵强马壮,但为何最近以来却屡战屡败?若不是慕容将军拼死一战,桓温的大军已攻破邺城。”

慕容垂气愤道:“慕容暐宠信奸佞,太后可足浑干预朝政,慕容评只是一个卑鄙龌龊、贪婪无耻的小人,向下阻塞贤路,向上欺骗蒙蔽。为了发财,公开卖官售爵,更为甚者,下令封锁全国所有山路河道,目的不是为了防范敌人,而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不论军民凡上山砍柴,下河捕鱼者一律必须缴纳金银财帛。皇宫之内,同样争富斗艳,后宫之内,美女就有一万多人,宦官奴仆不计其数,每日花费需黄金百万两之巨。上行下效,达官权贵相互斗富,豪华奢侈之风盛行,国家的风气败坏如此,岂有不败之理!”

李靖冷静分析道:“燕国虽政治腐败,但幅员广阔,军力依然强大、不可轻视。如果他们大军驻防并州,西面扼守黄河要津,南方坚守壶关,北面切断太行山脉。如此,我军是很难突破封锁,若强渡黄河进行攻击,燕军坚壁清野拒守不出,而只用少量的军队游击,截断和袭击我们的运输粮道,我军只有被逼撤退,他们组织军队从后追击,我军人少,敌军势大,到时情况于我军十分不利,桓温的失败足为借鉴。”

李靖对军事分析一向都有一个习惯,即将所有不利的条件都加以汇总,然后层层分析,逐个击破。

王猛点头道:“上将军所言极是,上次,桓温虽率晋国大军长驱直入,兵临邺城,但并没有触及燕国的根本,燕国国力仍然强大。大军伐燕要谋划周详,切不可鲁莽行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王猛再问慕容垂道:“燕国除太傅慕容评、乐安王慕容臧外,还有什么杰出的人物?”

“太尉皇甫真、范阳王慕容德、车骑将军高泰、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待郎梁琛、尚书左丞申绍等,他们都是燕国的栋梁之材,可惜都不被太后重用,慕容德和高泰因与在下交厚,已被免职,朝政完全被慕容评、慕容臧所把持,燕国幅员虽广,但军民离心,再多的军队也是不堪一击。”

慕容垂告辞后,王猛对李靖道:“刚才慕容垂所言与郝晷所透露的情况基本一致。”郝晷是燕国使臣,与王猛有旧交,眼看燕国日益腐败,亡国在即,秦国却生机勃勃,所以有心投靠秦国,向王猛透露了燕国内情。

李靖道:“有慕容将军作为智囊,相信灭燕可期。”

王猛默然半晌,心心念念道:“慕容垂天姿英伟,睿智过人,实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主张秦国大军征燕也难免不是另有所图。”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这个弱肉强敌的大分裂时代,这些少数民族为求目的争权夺利,大小政权朝更暮改,王猛虽是当世杰出的政治家也不可避免时代的局限,对这些投降过来的鲜卑、羌、匈奴等公王族公卿始终怀有很强的防备心理,认为终有一日他们必为秦国的祸害。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庄严宏伟的未央宫重檐飞脊之上,苻坚在太极殿登殿临朝,两班文武跪伏地上山呼万岁。

天子之尊,权力之巅,在这一刻让三十一岁的年轻君主雄心万丈,他决心消灭强大的燕国,一统中原,开创苻秦盛世。

苻坚俯视御下众臣,威严地道:“燕国贼子失信悔诺,不仅傲慢轻狂,而且辱我大秦,是可忍,孰不可忍!联决定御驾亲征,刻日起兵伐燕!”

众臣齐呼万岁!

王猛出班启奏:“燕贼失信,撕毁信诺;出言不逊,犯我天威。现粮秣齐备,大军已集,皇上只需派一上将长驱直入,燕贼必闻风丧胆,大军如同秋风之扫落叶!皇上乃九五之尊,何需御驾出征,亲自承受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的辛劳!”

众臣纷纷附议。

苻坚大为高兴,意气风发道:“朕承祖先基业,立志混合四方,将天下成为一家,把各部夷狄胡族都当做朕怀中的婴儿,一起沐浴天恩,感化万邦。所以,朕决定御驾亲征,以彰显大秦天威!”

众臣无议,苻坚退朝,王猛悄悄向苻坚道:“现在长安城鲜卑人、匈奴人、羌人大量积聚,宗室权贵中豺狼虎豹伺视,皇上决意亲征,轻离皇城天阙,难道就不怕有人罔图重演苻菁、苻黄眉故事吗?”

苻坚恍然大悟,点头道:“若不是丞相敢于直言,朕差点就坏事了。”

翌日,苻坚颁发诏书:燕主昏庸无道,宠信奸佞,朝政腐败,负信弃约,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敕令王猛为镇国大将军,赐尚方宝剑,准令全权行事,伐朕亲征燕寇;辅国上将军李靖统率镇南将军杨安等十位将领,率步骑兵团六万人,会同函谷关虎牙将军张蚝、洛州刺吏邓羌起兵十万,刻日出关伐燕。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41150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