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漠燕歌 > 第六章 密室图谋(一)

第六章 密室图谋(一)


张瓘、张琚兄弟自持拥立幼主继位有功,而且张玄靓年仅七岁,马太后又是一介女流,凡事都由得自己作主,两兄弟不免骄横跋扈起来了。

宋混为大局考虑,不想刚恢复正常的社会再起兵戈,所以对张瓘兄弟处处容让,只是尽心辅政,提拔人才,鼓励百姓深耕农田,开垦荒田,国家仓库粮食慢慢充实。凉国在宋氏兄弟的治理下,百姓慢慢安居乐业,凉州境内出现一片升平景象。

李靖现在已经是凉国家传户晓的传奇人物,千里护主、拳打玄胪、智取姑臧等事迹在百姓的口中越传越神,特别在军队中的威望不断拔高。在这个以战争和武力决定一切的乱世,所有人都会崇尚武力,崇拜英雄,每一个军人心中的梦想都是成为李靖一样的英雄人物,所以他也成为各方势力积极拉拢的对象。

由于时空交错,李靖从二十一世纪来到大分裂时代,在这个大争之世,他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尽致淋漓,甚至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他似乎就是为这个时代而生,一种天然的历史使命感,让他雄心陡起。

这些天来,李靖从宋澄的骁骑营挑选了五百精兵,命蒙力、韩飞为副将,以二十一世纪特种兵的训练方法,对他们进行特殊训练,自己同样加紧练习马术,剑击,射箭,这些在西部战区的特种兵训练中也有受训,但只属常规练习和运动游戏性质的,远没有射击、格斗、跳伞、攀登、侦察、突围和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技能训练那般专业认真,但在这样一个只以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决胜负的时代,就必须要加紧恶补弓马骑射。对于他这种从小在军人家庭长大,有着良好素质的职业军人来说,只要认真学习,什么兵器在他手上都马上比别人用得好。而且他一有时间就揣摩敦煌壁画上那些僧人玄奇的招式,根据他们浮动时不同的方位,自己去繁就简,再融合现代格斗技术与西洋剑术的精粹,不拘一格,自创一套天马行空式,自由舒展却又极具杀伤力的剑法,配合玄妙的吐纳法进行练习。所谓一艺精百艺通,古今中外武学之萃一脉贯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理通百理明,加上李靖潜心专研,他各方面的技能都神速进步,所练的凌步剑法更是难逢对手,如蒙力、韩飞这些一等一的武士,在他凌厉剑招下,也不过三招落败。

日常在带领武士训练之余,李靖经常独自策马大漠草原,领略河西千年风情,闲时与宋修、宋澄论文谈武。由于李靖有着超越时代的千年见识,所言所解所思往往不与常人,宋混朝政闲暇之时,喜欢找他来讨论国家、民族、权力、民生、制度这些政题,一些在二十一世纪人尽皆知的常识,足可以让这些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士大夫精英们惊叹不已,心悦诚服。

宋混认为李靖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学识渊博,能力更是不可思议,绝对是经世外高人所授,多次试问他师承何人,出身何处,李靖每次都支吾过去,有时实在没法只得顾左右而言他。这个时代门派师规甚是严密,很多的高人学者都不敢轻易吐露门派师传的出处,如神秘莫测的鬼谷门派,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卫鞅、吕不韦、白起、李牧........,原来皆是出于其门下,这些人物随挑一个都有安邦定国,扭转乾坤的能力,何妨华夏神州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天下之大,奇士之能非常人可望,李靖不肯透露师门也就不足为怪。宋混虽满腹疑惑,但也不便再去多问。

张玄靓继位后,由于年幼,外事由大将军张瓘作主,内事由太王太后马氏主持。张瓘、张琚兄弟跋扈擅权,加上张邕、易揣等人善于钻营,朝中大事都不由张玄靓作主,好在宋混、宋修等一班良臣,一心为国为民整治朝纲,而且凉国百姓世代受张氏开国的恩德,朝野上下人心思定,所以张瓘对宋混还是有所忌惮,在宋混的竭力治理下,凉国各方势力倒是暂时处于平衡相安的状态。

一日,内廷传召,宣李靖入宫拜见国主。李靖换上一副紫金锁子甲,外披着一领绯红锦袍,骑一匹大宛血汗马,腰佩青釭宝剑,顶戴镶碧鎏金冠。修长的身形刚强雄健,国字形的脸庞丰神俊朗,全身充满阳刚之气,如此俊俏风流的人物确是世间少见。他策马越过九龙桥,整座王宫在朝晖中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想当日深夜潜入王宫,深沟壁垒,危机重重,至今日锦衣骏马,万人景仰,一月之间,一座锦绣王宫又换了新的主人。

李靖在内监的带领下,穿过庄严雄伟的谦光殿,一直来到“德政堂”,这里是国君批阅奏折和日常休息的地方,只有最亲信的臣子才会被传召到这里觐见。幼主张玄靓早在殿内等候,未等李靖行礼就  已经跑过去一手拉住李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拉着李靖的手一刻也不愿松开,似乎生怕一旦松开就再找不到了。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本该在父母的庇护和关爱下,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在阳光下与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但眼下的这个小孩,四岁时父亲突然暴毙,不久兄长被囚,残酷的宫廷斗争让其命悬一线,随时都危在旦夕,幸被宋氏兄弟暗护出宫,随母在外流亡两年多,过着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日子,千里归途中经历九死一生,小小年纪就历尽生离死劫,现虽贵为一国之主,实质也不过是各方势力下的扯线木偶,身不由己。他没有选择,也不能选择,他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天下百姓的期望,平衡所有势力的核心,受万民朝拜的君王。

“李将军,我已哀求祖母王太后让将军做寡人的太傅。”张玄靓语言中充满了期盼与恳求。

李靖虽然入宫前也想到张玄靓会对自己加以封赏,除封官厚禄外,也不过是些金银美女之类的东西,他是准备推辞不受的,没有想到张玄靓会请求他做太傅,君王的老师。李靖一时也不知如何应对,正在迟疑不决的时候,只听得后堂珠帘佩玉声动,王妃郭氏由两名宫女陪同,款步姗姗而出。

当日在半途遭遇张祚派兵劫杀,情势危急,在万不得以之下,宋修为保幼主无奈舍下王妃逃亡。李靖当日深夜入宫刺探,知道王妃被囚,受尽张祚凌辱,今日相见,想起当日情景,不觉感慨万分。

李靖忙向王妃作揖施礼道:“李靖当日不能护王妃周全,使王妃受辱,请王妃降罪。”谁知郭王妃不但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竟向他施礼还福。在这等级制度极度森严的封建王朝,这种举动完全是超越了一般君臣的礼节关系,更何妨李靖并没有接受任何官职的封赐,还是庶民,因此张玄靓也愣了一下,小声叫道:“母后。”李靖虽不受君臣父子这一套,但此情此景也突然感到手足无措。

郭王妃与儿子同坐在北面的几榻上,请李靖在西边的椅子上落座,待宫女奉茶退下,王妃目带莹光道:“敦煌至国都千里路遥,艰难险阻,若非李将军英勇,宋修大人照料周全,我母子二人怕已暴尸荒野了。我们母子能有今日,实在有赖宋氏一门忠贞报国和李将军与众将士英勇护主,为先王留下这一点血脉。”王妃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和一路所受的艰辛屈辱,禁不住隐隐啜泣。

“当日实在是万不得已,只能护送幼主先行撤离,将王妃留于险境,在下罪难辞咎,请王妃降罪。”回想当日情景,李靖也是感慨不已。

郭王妃连忙用衣袖拭了一下眼角,忍泣道:“李将军不必自责,当日若非将军拼死保护小儿冲出重围,我母子二人岂有今日。只是我母子二人出宫是先王临终前亲自嘱咐宋混将军,除宋氏兄弟之外并无人知晓,我们的行踪对所有人都是绝密的,王宫禁卫铁骑又何以能预先探知消息,而半途截杀?莫非是另有人泄密,如果是有人泄密,那人能是谁?莫不是......。”王妃话到一半猛然收住,身体不由得一个寒颤,目光中闪过一抹悲惧。她可能是想到了什么,或者已知道谁就是泄密的人,但由于事情复杂,更可能背后有着更不为人知的重大隐情,否则王妃也不至于如此恐惧伤悲。

王妃不再说,李靖当然也去不问。

郭王妃稍稍平复了一下慌乱的情绪道:“王上幼冲,内事有太王太后主持,外政有大都督张瓘掌管,朝务赖有尚书宋混大人。虽太王太后已为王上挑选了几位道德学问都出众的老先生,教习王上读书,但哀家知道王上最信赖的是李将军,当日将军千里护主,把王上系于怀中,杀出重围,今日还望将军能念当日王上执手之情,应允王上的恳求做王上的老师,我母子二人定当感激不尽。”言毕,拉着幼主张玄靓向李靖行拜师之礼。

王妃的话已明白不过了,内事太王太后掌控,外事全由张瓘。张瓘都督天下兵马,实权在握,天下事一言令之,七岁的王上实质上就是张瓘和马太后监管之下的一个摆设,幸朝中有宋混尽心理政,国家总算暂时得以安定,如果李靖当张玄靓的老师,他们母子俩就有所依靠,并摆脱目前的困难局面,达到各方势力的相互均衡。

李靖连忙躬身还礼,心里暗暗为面前的郭王妃所折服,在千军万马的生死关头,为保全儿子的安危,能有毅然诀别生死的决心勇气;被囚西苑,能有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在当前波涛暗湧的朝局下,能有均衡各方势力的权术心智。命运将自己安排在这个风云诡谲,最乱、最黑暗的大分裂时代,大小军阀据地为国,举刀为权,自己生长在军人家庭,从小深受家国民族情怀的熏陶,从军之后,“人民至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已深深植入血脉之中,为国家民族奉献,可以讲是当代军人的至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现身处乱世,目睹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在屠刀之下有如草芥,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又是什么?置身于外,还是不变初心,救民于水火?如果要救万民于水火,手中就必须先拥有能撼动天下的权力和武力。李靖想到这里,雄心陡起,奋然而起向郭王妃和幼主拜谢道:“臣当为国效力,为民请命!”

次日,内廷传出太后旨意,授李靖太傅之职,可随时入宫教习王上。

宋混对李靖当王上的老师是持绝对支持的态度,而张瓘一心想拉拢李靖为己所用,更何况太傅虽为王上的老师,地位尊崇,但实质上也只是没有多少实权的虚衔罢了,所以也顺水推舟,对此事并没有太多异议。

李靖虽然接受了太傅的职位,但入宫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每天主要任务仍是训练自己的特种部队。他现在完全明白,在乱世之中,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蒙力、韩飞和五百武士在李靖的亲自调教下,已成为他最忠实的追随者和当代真正的特种尖兵。

幼主张玄靓每天听这些夫子谈为君之道,治国之理,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孩而言,实在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但礼教深严的王宫大内,他只是一只任人摆布的笼中之鸟,所以李靖每次入宫,都会给他讲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

“国王真的这样愚不可及吗?如果是我肯定不会相信这两个骗子的话,不穿衣服就去举行游行大典,连小孩都知道国王没有穿衣服,大人们竟然还对皇帝的新装夸口称赞,睁着眼睛说瞎话,真是把人笑死了。”张玄靓听李靖讲这个“皇帝的新装”,笑得很开心。

李靖看着张玄靓一脸的童真,如果天下的孩子们每天都能如此快乐无忧地生活,那该多好啊!

“其实这故事是告诉我们,很多人都会被虚荣和花言巧语所蒙骗,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纯洁无私的内心才能够去发现真相,辨别真伪,王上可要记住了。”

“玄靓谨记太傅教导。”

日已余晖,霞光铺在御花园中,宫内景物一片金黄。李靖正准备告辞出宫,一内监公公走进殿中,用公鸭声宣道:“太傅教习王上劳苦功高,太王太后特赐御膳,请太傅到永寿宫谢宴。”

太王太后马氏是先王张重华的母亲,幼主张玄靓的祖母,暴君张祚的庶母。两年多前,张重华在风华正茂的时候突然暴毙,终年二十七岁,内廷对其死因一直讳莫如深。张重华死后,由世子张耀灵继位,时年九岁,长史赵长假传张重华的遗令,任命长宁侯张祚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助国君治理国政。辅政数月后,赵长等上书马太后,表示时局艰难,大局未定,应当推举年长的宗室当君主才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当今君主张耀灵年纪太幼,应改立长宁侯张祚为君。马太后不顾骁骑将军宋混等人的极力反对,马上批准赵长等人的请求,罢黜张耀灵改封为凉宁侯,任命张祚当大都督,大将军,凉州全权州长、凉公。张祚掌握权力后立刻纵情任性,霍乱后宫,奸  淫横暴,诛杀忠贤,囚禁少主张耀灵。宋混、宋修、宋澄兄弟高举义旗,为民请命,发告联合各州郡的义军,诛杀张祚,重立张重华幼子张玄靓继位,尊张重华母亲  马太后为太王太后。

在内监的带领下,李靖来到马太后的寝宫“永寿宫”,早有八名宫女在殿前等候,请他入内觐见太王太后。

李靖随宫女进入内殿,此时日落将尽,殿内点起宫灯,纱灯闪烁,更显殿内的装璜金壁辉煌。

马太后体态舒闲地半卧在玉锦榻上,两名俊俏的宫女侍候她按肩捶脚,一身蝉纱软罗绸在灯光下柔滑洁亮,云状的发髻横插一枝凤凰金簪光芒闪烁。马太后虽年逾四十,但在精心极致的保养和巧妙的妆容下,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岁月痕迹,眉目如黛,肌肤如雪,体态丰盈,成熟娇媚。

李靖虎步向前施礼道:“李靖拜见太王太后。”

马太后流盼着眼前这个体魄雄伟,气度不凡的俊郎男子,不由心如鹿撞,身躯微微轻颤。

“李太傅请坐吧。”马太后一双勾魂凤目片刻不离。

在马太后的锦榻左边不足五步处,摆有一几,几上一把乌金酒壶,一只银杯,一双嵌金象牙筷,几样精致美食。

李靖在不足五步之外明显感受到这位妩媚美艳太后的灼灼抚视,这位美艳太后云鬓花颜,绢裙轻纱,一双雪白的足踝在罗裙下有意无意地露了出来,玉臂皓腕半靠半倚卧榻之上,狐媚淫态尽露。李靖见状只觉浑身疙瘩,唯有挺直身子目不斜视。

“王上近日学问大有进长,对李太傅更是赞誉有加,不知太傅要哀家如何封赏呢?”马太后娇声燕语,扭捏作态。

“谢王上赞誉,臣才疏学浅,怕有负王上所望,不敢受领太王太后的封赏。”李靖强忍心中厌恶。

“太傅护送王上继位,为我大凉立下大功,如今身为王上老师尽心匡扶,不愧是我大凉的栋梁之材。”

“太王太后过誉,李靖实不敢当。”

“哀家贵为太王太后,历大凉五朝君主,从先君张骏到张重华、张耀灵、张祚、张玄靓辅朝听政,只要太傅以后尽心为哀家效力,哀家是绝不会亏待太傅,使太傅以后尽享人间温柔,永保世上富贵。”语言中尽带妩媚和挑逗。

“臣下为国效力,为民请命,当义不容辞。”李靖想都不想,义正词严。

“难道太傅就不想为哀家效力吗?”马太后侧一侧身子,故意挑动一下薄如蝉翼的裙纱,两腿在纱灯掩映之下若隐若现。殿中沉木熏香萦绕,使人产生头晕脑胀之感。

“太王太后母仪天下,受万民仰望,李靖为国效力自然就是为太王太后效力。”李靖与马太后虚与委蛇,实在讨厌至极,正想找借口脱身的时候,内监入内来禀报:“右司马张邕大人求见太王太后,说有要事奏报。”

“哎,真是冤家。”马太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李靖道:“太傅请先行退下吧,哀家改日再召。”

李靖此时已是汗透衣背,连忙拜谢退出。

内廷赏赐的太傅府第位于王宫南面约三里路,是一座三楹三进的精致庭院,街道的南口是张瓘的大将军府,尚书宋混的府第在当街的西北面,这条街道云集了姑臧城的高官权贵,巨商达贾,百姓把它称之为“天街”。

李靖策马回府的时候,天街上已是华灯齐放,荧光结彩,蒙力与韩飞在府门前迎候李靖回来。进入前厅,只见十几箱礼物摆放整齐,李靖随手掀看,都是些金银玉器,字画古玩,绫绸匹锦之类。

李靖被封太傅后,虽不掌什么实权,但深得王上和郭王妃的信赖,又得宋混的倚重,连手握大权的张瓘也对其另眼相看,于是朝中和地方上的一些官员富商,就千方百计地前来巴结奉承,每天来经营门路,打探消息,递帖拜访的人都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李靖倒是府门大开,来者不拒,太傅府成为公然行贿受贿的市集,若在李靖身处的那个法治社会,公检察机关早就上门拜访了,但从专  制独裁的封建社会,进步到文明法治的民  主社会,还需要经历千年的漫漫长路。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6489/3859956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