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我的怨种王爷 > 第18章 闹矛盾

第18章 闹矛盾


新年将至,清和的病也渐渐好了,她邀静姝在她这里过节,静姝早已习惯在清和这里吃住,便欣然应允。

        新年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称呼,到本朝时,一律统称“元日”。元日当晚,圣上会在宫里大宴群臣,城里会放烟花,百姓们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再去外面看烟花。

        元日当天,等容恒进宫赴宴后,清和找出宫里赏的服饰,将自己与静姝好好打扮了一番。

        清和满意的看着装扮齐全的静姝,近来静姝气色不错,打扮一下后,真是朱唇粉面,人比花娇。

        静姝不自在的拉了拉身上的衣裙,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用心打扮了,她不自信的问清和好看吗。

        清和努力点头,一个劲的夸好看,静姝被夸得不好意思了,清和高兴的拉着她往楼下走。

        楼下早已准备妥当,还有一个惊喜等着静姝,虽然之前静姝不想见父母,但今天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清和很想让静姝与父母聚在一起吃一顿饭,所以偷偷的将静姝的父母请了过来,刘夫人还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

        清和挽着静姝下楼,到楼下便看到刘太傅夫妇正坐在桌边,忐忑不安的看向这边,然而却没有出现清和希望的母女抱头痛哭的场面。

        静姝脸色很难看,哀怨的看了清和一眼,转身冲了了出去,刘太傅和刘夫人也追了出去。

        清和急了,也跟着追出去,嬷嬷忙拿着披肩跟上来。。

        等清和追出去,外面早没了人影,清和跑不快,只能让知春带她一程。

        清和赶到晚归院时,刘夫人正靠着门哀哀哭泣:“你看看娘,或者把门打开让娘看看你好不好,娘真的想你了,等娘看到你一切安好,娘马上就走,好不好?”

        静姝贴身侍女都在门外,只有静姝一人在里面。知春趴墙头上看了下,静姝坐在门前堵住了门,看不清表情。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的时间,静姝却没一点动静,清和明白静姝不会开门了,满怀歉意的上前劝刘夫人先离开。

        如果自己没有自作主张,刘夫人只会在家里黯然神伤,不会如此伤心难过。

        刘夫人没有怪她,只含泪谢谢清和这段时间陪着静姝,随后,与刘太尉相互搀扶着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等人走远,清和将头靠在门上,心里满是悔恨:“静姝,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自作主张将你爹娘请过来,是我自己想爹娘能陪着我,所以自以为是为你好,却伤害了你。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就走,我会让人送些酒菜和装饰的物件过来,你到时把门打开,让文茵她们进去,今天是元日,咱们要热热闹闹的过。我走了,你不要忘记让文茵她们进去。”

        方才热闹不已的大厅现在冷冷清清,清和挑出一半的菜肴让侍女送去晚归院。

        知春在一旁冷言冷语:“娘娘,不要再管别人的事了,你看,费心操劳,反而被别人怪罪。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管别人的事情作甚。”

        清和坐在桌边看着桌上的菜肴,刘夫人做了几道清和爱吃的菜,之前清和吃嬷嬷做的菜吃腻了,看到刘夫人来都会很开心。

        不要再管吗?若是别人倒也罢了,可偏偏是静姝啊,那些年刘夫人教她品茶点香,弹琴作诗,虽清和不争气,总也学不会,但刘夫人总是慈爱的一遍一遍的教她,她怎能看着静姝继续消沉下去。

        嬷嬷坐在清和身边轻声道:“侧王妃是个骄傲的人,那天殿下不仅仅是让侧王妃受辱,丢了面子,而是打碎了侧王妃所有的骄傲,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侧王妃的骄傲,也意味着全京城的人也见识了她的狼狈,见到以前相识的人,就会让侧王妃想起曾经的往事,刘夫人也会。娘娘是后来才来的京城,没有见过侧王妃的骄傲,自然不会觉得侧王妃有多狼狈,所以侧王妃才愿意与娘娘交好。”

        清和点点头,静姝才艺容貌皆是一流,父亲又受圣上器重,受无数人追捧,最后却偏偏看上了容恒,落得个如此下场。

        “娘娘是想老爷夫人了吗?”

        清和埋在嬷嬷怀里,闷闷的嗯了一声。

        “娘娘自是一片好意,但之前娘娘提的时候,侧王妃就反对了。娘娘须知,不是给别人你想给的,而是要给别人她需要的,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是我操之过急了。”

        “侧王妃是心病,光靠时间是无法淡忘的。”

        “我不想看她这样下去,现下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静姝肯定生我的气了。”

        “娘娘若是还能与侧王妃重归于好,就不能再提从前的事了,就当过去那些没有发生过,也许侧王妃就不会再难过了。”

        清和点点头。

        大年初一,容恒就离开了京城,府内的气氛一下子就松快了许多。

        但清和的心中却毫无波澜,天冷出不了门,静姝再也没来看过她,清和只能一个人窝在房里,有时翻几本话本,情情爱爱的看得头疼,有时坐在窗边看风景,湖中只有几根残荷,随风摆动,没什么好风景可看。

        静姝也不出门,天天窝在房里,清和怕静姝会出事,让文茵她们盯着自己才放心。

        知春带几个小丫头出门去闲逛,年前清和给府里的下人都包了个大红包,现在一个个手上宽裕的很。

        回来的时候个个兴高采烈的,还没进院子,清和在楼上就听到了她们叽叽喳喳的声音,说的清和也想出门逛逛了。

        难得清和有兴致,知春却打死不同意,清和只能找嬷嬷。

        知春在旁边翻白眼:“娘娘,外面很危险,你不能出去,到时候出了事,我们都要给你陪葬,你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想要什么我给你带回来。”

        清和很不服气:“天天说外面危险,上次去酒楼也没事啊,我都进京一年多了,一次都没出去逛过,大过年的,我们悄悄出去,不会有人知道的。”

        “如果外面不危险,我和知夏是来混饭吃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再说他们也不用杀你,只需将你掳走扔到乞丐窝里,被他们摸一摸,你就名声尽毁,自杀谢罪都是轻的,还会连累到贵妃和太子。”

        清和被唬的一愣一愣的,但又真的害怕被扔到乞丐窝里,只能作罢,瞬间觉得更没意思了。

        知春看清和郁郁寡欢的样子,怕自己话说的太重了,连忙安慰道:“娘娘,明天我再去,把所有的小玩意都买回来给你玩,还有那些好吃的,每样都买回来给你尝尝。”

        清和恹恹的点点头,继续消沉去了。

        嬷嬷看得直摇头,但也没有办法。

        初七,太子府送了一份礼,是一套很精美的衣裳,清和打开看了一眼,就让她们收起来了。

        每年正月初七,容瑄都会送她一份礼,清和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容瑄从来不说,嬷嬷也不知道,难道是她失去的记忆里的某个重要日子?

        清和懒得再想,将礼物收起来,回了份礼,就将此事掲过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又到元宵节了,知春开始拉着知夏她们商量元宵节去街上看灯会。

        清和坐在窗边的榻上,看着外面发呆。

        “清和,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

        是静姝的声音,清和回头望去,静姝就站在不远处,两人目光相接,对视良久,然后相视一笑。

        静姝走到清和面前:“这湖里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可看的?”

        清和抱住静姝:“你不生我气了?”

        “刚开始我想像当初对我爹娘一样不再见你,但当我一个人住在清冷的晚归院时,我才发现我好想你,想那些对月饮酒的时光,我竟然早已习惯了你的陪伴,我从来都不担心你会瞧不起我,你总是夸我,夸我好看,夸我会写诗,可能你不觉得,但你对我的夸奖真的很重要。”

        “你本来就很厉害呀,不仅长得好看,诗词歌赋都样样精通,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这几天我很难过,就想弹琴,可是弹得很难听,你弹琴给我听,好吗?”

        “我很久没弹了,都忘了怎么弹。”

        “那你教我弹吧。”

        “也好。”

        清和让人拿来琴,也不试音,直接上手就弹。

        静姝这才知道什么叫难听,也明白了为什么刚侍女送琴来时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

        琴是好琴,清和弹得也很认真,只是弹出来的根本不成曲调,格外难听。

        听了一会,静姝实在忍不了了,从清和手中拿过琴,试了试,便信手弹了起来。

        弹琴时的静姝自有一股自信洒脱的气韵,只有这时,清和才能见到静姝以前的风采。

        两人和好如初后,清和也不再难过不能出门逛了,有静姝陪伴就好。

        清和让人买来很多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王府,清和住处挂了最多,灯亮时,照的整个院落宛如白昼。

        虽天冷,但此美景只能在院中观赏,清和将自己裹得厚厚的,与静姝在树下赏灯饮酒。

        知春她们都去街上玩了,嬷嬷也被拉去了,只剩几个小丫头躲在房间偷懒。

        无人打扰,两人说了许久的话,天南地北一通聊。

        聊尽兴了,也喝醉了,两人互相搀扶着爬回了房间。

        两人并肩躺着床上,静姝突然说:“我觉得你应该多出去参加宴会,只有你一个人,你也应该去。”

        清和侧着头看她:“为什么?”

        静姝转过身来对着清和:“我想过了,你一直躲在府里,会被人诟病,京中贵人除了明确站队的,都是不想得罪两边的人,慢慢的也形成了一个圈子,你不想融入进去,也要去与她们走动走动,混个脸熟。”

        清和头晕晕的,听得很不耐烦,但静姝显然已是思虑良久,为她着想,但她真不喜欢那种场合,虚情假意,装一时还好,装一世却很难。

        她伸手捂住静姝的嘴:“你还没醉啊,还能说这么多。”

        静姝将清和的手打掉:“我说的正经事,不参与两派相争的多是些勋贵之家,之前我娘经常会带我去参加宴席,你多与他们来往不是坏事。”

        清和捂住耳朵:“知道了知道了,等天暖和了,我天天出去参加宴会,把你一个人留在府里。”

        静姝无奈的笑笑,她知道清和不想再听了,也不再多说。

        冬去春来,虽天气逐渐变暖,但清和近日总感觉很疲累,明明什么都没做,但就是感觉很累很累。

        想来应是病了,便派人去请柳医师。

        良久,去请的人回来了,柳医师却没来。原来柳医师近几年一直在附近的村落赠医施药,前几日运送药物时不慎滚落山崖,如今,正在养伤,不能前来。

        清和听了,顿时心急如焚,柳医师只有一个徒弟,如今伤重,不知是谁在照料。连忙让嬷嬷带上药材和补品前去探望,若是严重,就将柳医师请来王府疗养。

        送别嬷嬷,清和便去找程公公,问他若是柳医师来此疗养,可有地方安置。

        建章宫外有一片院落,名为栖子堂,是供容恒的心腹居住的,现在无人居住,程公公就将最大的一处收拾出来,供清和使用,还贴心的派了几个小太监过来。

        清和看了看,环境不错,用来疗养很合适。

        嬷嬷回来时,果然将柳医师带来了,清和自小就见过柳医师与嬷嬷争执无数次,每次都被嬷嬷说的哑口无言,最后柳医师见到嬷嬷就躲,清和让嬷嬷去的时候,就知道嬷嬷肯定能将柳医师带回来。

        柳医师摔断了一条腿,另一条腿和胳膊也受了伤,行走坐卧很不方便,是被好几个人抬进来的。

        嬷嬷跟在旁边,犹自念叨个不停:“你说说你,伤成这个样子还不肯跟我走,就那么个毛头小子能照顾你,娘娘好心接你过来养伤,你还一直推脱不肯来。”

        柳医师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奈何胳膊受了伤,不能将耳朵捂住。

        清和也跑去凑热闹:“柳伯伯,你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都不告诉我,枉我将你当亲伯伯看待,你居然从来都没想起过侄女。”

        柳医师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嘴角耷拉下来,仰天长叹。

        这时,从后面窜出一个半大小子,伸手将嬷嬷和清和拦住:“不要吵我师傅清修,我师傅需要静养,你们快闭嘴吧。”

        清和愣住原地,好久没人说话如此直白了,那小子护着柳医师进了院子,自有小太监上来伺候。

        嬷嬷担心柳医师住的不习惯,三天两头的往栖子堂跑,每每又被气回来,向清和诉苦,大骂柳医师不解风情,是个王八蛋。

        清和与静姝坐在旁边,看着嬷嬷叉着腰骂人,叹为观止。

        柳医师一生简朴惯了,乍一下这么多人伺候,浑身难受,但他行动不便,身边的小子打打下手可以,照顾人实在不行,只能让嬷嬷少派些人。

        而且每次嬷嬷送补品过去,就说嬷嬷浪费,说他的伤不用这么好的补药,气的嬷嬷将药放下,就走了。

        清和觉得这都不是大事,不明白嬷嬷为何大动肝火。

        索性自己亲自去了一趟,同柳伯伯说这些小太监自小就在府里,不让他们来,他们会挨骂,补药也是,清和虚不受补,静姝不吃,放着也是放着,嬷嬷一片心意,让柳伯伯不要辜负。

        后来嬷嬷每次从栖子堂回来都是喜笑颜开,看来两人相处的不错。

        静姝悄悄的问清和嬷嬷是不是看上柳医师了。

        清和大惊:“怎么可能,不要胡说。嬷嬷年纪都那么大了。”说完清和才惊觉嬷嬷一直陪在她身边,如今身边竟没有相伴之人。

        她拉住静姝:“我居然从来没有想过嬷嬷也需要人陪伴。”

        静姝倒是一脸兴奋:“我们先去问问柳医师对嬷嬷有没有情意,若是有,倒可以成就一桩美事。”

        清和却摇了摇头:“柳伯伯经常会出门远游,有时一去就是一两年,我不想嬷嬷一个人。”

        “那有何难,柳伯伯出门远游时,我们就将嬷嬷接过来一起住,等柳伯伯回来再将嬷嬷送回去,这样嬷嬷就不会孤单了。我们先去问问柳伯伯,他若有心,我们再担心也不迟。他若无意,我们岂不是白担心了。”

        说去就去,清和拉着静姝直接去了栖子堂。

        院内晒了不少草药,那个半大小子正在院中翻检药材。

        柳医师正翻着医书,听闻她两的来意,连连摇头,直言平生并无娶妻之意。

        清和看向静姝:看吧,没戏。

        静姝没看她,一直看着院中,清和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有满院的药材和忙碌的一个人。

        莫非静姝看上了他?

        清和还没来得及问,静姝先开了口:“柳医师,请问这院中都是什么药材,我对这些倒是很感兴趣,不知柳医师可否告知一二。”

        柳医师笑眯眯的冲院中招了招手:“苏子,过来。”

        清和震惊的看着那个毛头小子,这么个小子居然有这么好听的名字。

        苏子跑进来,柳医师让他带静姝去认药材。

        没想到静姝居然对药材也有天赋,柳医师看静姝有天赋,高兴的拿了几本医书给静姝看,并让她有不懂的尽管来问。

        静姝高兴的应了,兴致冲冲的回去细细研读。

        清和也被迫开始了陪读之路。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958814/3075305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