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中宫无子 > 三十二

三十二


  其实温景瑜不是很明白,父亲这句话怎么就‘好大胆子’了,他看看皇帝,想了半天,还是决定问一句,“陛下,明璞不能跟父亲回家过年么?”

  皇帝身子一僵,他应该想到,但也实在没想到温景瑜会这么问,他甚至连该怎么回答这句话都不确定,于是他只能过了半天之后才问了一句,“明璞不愿意在宫里陪朕和皇后过年么?”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的确还是有难度的,毕竟如果说愿意呢,就会有人说你要么虚伪做作蒙蔽圣听,要么说你谄媚君上不知孝道。但如果说不愿意,那就是不思君恩,不忠于天——总之,说辞太多了,怎么说基本都是错。温景瑜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无数次直面这样的难题,并一次次完善这个答案,但在一切的开始阶段,他还没能力想那么多,他只是老老实实地说道:“明璞也想和父亲回家过年。”

  也想,那就是并不是不想陪皇帝——这个答案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绝对算是正常了。

  皇帝皱皱眉,陷入了一种既不想挑剔温景瑜但也不想放他的苦恼中。温皇后这个时候当然可以向着皇帝说上一句,“既然说了‘也’了,那就是也愿意在宫里过年了?那就留在宫里罢,大不了摆宴的时候,你父亲来领宴,教你坐他身边便是。”但温皇后并没开口,她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皇帝,她也想知道,皇帝对于温景瑜到底能宠爱到什么地步。

  “宫里有什么不好么?”皇帝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和皇后对于温景瑜而言,还不如他那怯懦的父母好。这件事儿,年长后的温景瑜很轻易就能明白,但这个时候的温景瑜显然还无法领会,所以温景瑜会说道:“宫里很好,但明璞想念父母。”

  皇帝看了温景瑜半天,最后还是没忍住说了一句,“那就留在宫里罢,大不了正月十五前,朕许皇后带你归省一次就是了。”

  温皇后微微一笑,拉起温景瑜的手温声道:“明璞还不赶紧谢恩?陛下许你回家过年了。”

  虽然不是温景瑜想象中的那种‘回家过年’,但也毫无疑问聊胜于无了。温景瑜好歹也在皇帝面前混了这么久了,这个进退还是大概其能知道的。当下也就只好顺着温皇后的意思谢了恩,然后有些遗憾地看着自己父亲失魂落魄的退了下去。

  皇帝并不是没有注意到温景瑜的遗憾,他皱皱眉,也许想说什么,但最终也还只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率先走进了殿内。

  温皇后看看皇帝,又看看温景瑜,却并没说什么,随着皇帝入内,又命人奉茶、拧热巾帕给皇帝擦手。这一通折腾完,皇帝又当着皇后的面儿问了几句温景瑜背书,然后便打发他先去外头转转,待会儿等着过来吃饭。温景瑜见这回不是温皇后亲自揪着自己问,当然喜不自胜,如蒙大赦般去了。

  “这孩子果然很怕皇后。”皇帝并没急着说别的,反而只是笑着议论了一句温景瑜。温皇后看了一眼温景瑜的背影,然后笑道:“想来是我逼他太紧了。”

  “其实孩子嘛,是要教导的,朕有时候也觉得咱们做父母的难啊。你说,不严加管教呢,怕他们今后出去了给咱们丢脸,败坏天家名声,甚至为祸社稷,让列祖列宗蒙羞。但管教太严呢,又怕让他们跟咱们疏远了,结果让一些外人白白占了好名儿。总之哪种,到头来都是咱们伤心。”

  温皇后心知皇帝还是知道福裕的事儿了,且似乎意有所指,她嘴唇动了动,本想说此事倒不至于和兰嫔有关,但想了一回,又觉得听皇帝的意思事情仿佛并不简单,因此便索性只是低下头,却没出声儿。

  皇帝看出了温皇后似乎有那么一会儿的迟疑,但也只以为是她对夏氏心存顾虑,便继续道:“不过,孩子就是孩子,到底不懂事,说出来的话呢也不能就采信。朕的意思,是再看看,咱们啊,不冤枉好人,但也不放过有心人。她毕竟……也在宫里多年了,且一向也没什么错漏。再说,她也为难,家里人……”皇帝说着,摇摇头,“总之,都是宫院内的事儿,皇后自己看准了,如果是真有心,那皇后瞧着是时候了就告诉朕,朕绝不姑息。”

  温皇后听到这儿更觉得奇怪,一个兰嫔罢了,不过是个四品官儿家里的女儿,家里人能怎么样?既然有挑拨皇后母女关系这样的嫌疑,那私下叫过教训一顿,以观后效不就完了?哪里还有这么多讲头儿?

  但这番疑心,温皇后并没讲出来,她只是猜测,或许有哪个人瞅准了机会在皇帝面前又说了兰嫔什么……总之,一起查了,这宫里总有人说小话,那还了得?那岂不是要乱了套了?

  “是,陛下说的,我都明白。这事儿,再看看罢,不一定是怎么回事儿呢。”温皇后顺着皇帝的话应承了一句。

  皇帝点点头,笑着拍拍皇后的手,然后又道:“蒙古各部汗王和王妃这两天也就该陆续到京了,年长的世子自然不便入内,但年纪小些的,或者有适龄婚嫁的,大概会有王妃请旨带着入宫。这些事儿,皇后看着办就是了。不过这些人里有一个不大一样。”

  不用猜也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在说三音诺颜部汗王世子。但温皇后并没急于抢答,皇帝看着她的态度,笑了一下,“三音诺颜部汗王世子今年似乎也有十六了,汗王启程之前让来复命的人带来了折子,说想请朕赏他儿子一份姻缘,朕也想听听皇后的意思,皇后看,这么些个宗室贵女、名门千金,哪个好些呢?”

  温皇后第一个想起来的是直接导致了温慕仪的悲剧的玉华长公主,但她很快就意识到,玉华长公主不但不是最好的人选,甚至可能是最坏的人选——很显然,那是被拒婚过的公主,你再把人嫁过去,明摆着就是看不上三音诺颜部呢。而且……玉华长公主再怎么说也是太后养大的,就算之前太后对她有些不满意,那往日的情份大约也还是在的,真要是自己说出让她远嫁的话来,那太后难保要有什么不满。

  “别人家不是身份不够,就是似乎没有合适的孩子……靖王家的小郡主倒是有十四了,不过……”

  不过那是皇帝嫡亲叔叔的宝贝嫡女,要是真送了她去,靖王大概能跪在御书房前哭个三天三夜罢?毕竟,他和王妃虽然有几个孩子,但只有这个最小的是个女孩儿,靖王那真是宝贝的不得了。

  皇帝显然也想起了自己这位好叔叔歪缠的本事,默默扶额,半晌才道:“这个小祖宗啊……等着靖王自己开口罢,你别掺和了。再提个别人朕听听。”

  “小郡主之外,宗室里,有些身份又年纪合适的,似乎就是魏王家的大县君了,她今年似乎十三。”温皇后说的魏王是皇帝的哥哥,大县君是他第一个侍妾生的长女,皇后并没见过,但魏王妃倒是很喜欢她,跟皇后提过几次,希望皇后能跟皇帝面前说上几句,看能不能给她指个清贵人家。还说,要找个时候就带她进来请皇后见一见,心里有底。

  温皇后觉得这个选择很不错,县君如果身份上还不够尊贵,那完全可以殊恩特下,给个郡主,而且这个郎君选择也不辜负魏王妃的期待——三音诺颜部的世子,那不叫做清贵,那就是权贵,就是未来一方的土皇帝嘛。一个王爷庶女,嫁过去就是未来的王妃,简直不能更好了。

  皇帝想了想自己这个哥哥一贯可靠的品性,又想了想这个大侄女的身份,也觉得颇为适合,“的确不错,这样罢,过年拜见的时候让魏王妃也带上这个丫头,皇后看一看,如果是个举止得体大方的,那就这么办了罢。到时候抬个郡主……她母亲是谁?”

  “是魏王爷的一位侍妾,不过前几年病逝了。”温皇后看皇帝眉梢一挑,就补了一句,“孝期已经过了。魏王妃之前就说过,‘这孩子很好很知道规矩,本早就想带进来请太后和娘娘瞧瞧,但因为一直有孝,不方便,不过今年就脱了孝服了’。”

  皇帝倒没注意后头那些,他听说是个侍妾生的就皱了皱眉,汗王世子的妃子不是嫡女倒也罢了,但如果只是王爷的侍妾所生,那就不太好了——何况他还有意要抬举一下三音诺颜部,他想了想,“罢了,还有没有……唔……如果能成,那就赏她母亲一份哀荣,追个侧妃也就罢了。”

  侍妾也好,侍妾说明身份不高,出身不贵,这样很好,这样也就不会有人碍事儿了。

  将心比心,如果是福裕的女儿,皇帝绝对不可能让她嫁到一个自己看不见、甚至有可能够不着的地方的。


  (https://www.bxwxbar.com/book/37634/2493142.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